1. 沈焕 字叔晦文言文阅读答案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适私试发策,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于是治并缘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
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舒州。闲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
2. 文言文杨秉字叔节翻译
杨秉字叔节,少时继承父业,兼通《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
年四十余,才接受司空征辟,拜为侍御史,频繁出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迁任城相。自从担任刺史、二千石后,计算任职Et期而接受俸禄,多余俸禄不入私门。
故吏携带钱百万赠给他,他闭门不接受。他因廉洁受到称赞。
桓帝即位,他以通晓《尚书》被征入朝劝讲,拜为太中大夫、左中郎将,迁升为侍中、尚书。皇帝当时微服出行,私自住在河南尹梁胤府中。
这天大风将树拔起,白天昏暗,杨秉藉此上疏劝谏说:“臣听说祥瑞是因有德而出现,灾祸是因事而发生。传:‘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上天不言语,而是用灾异谴告,所以孔子认为迅雷大风必有变动。《诗》云:‘敬天之威,不敢驱驰。
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规,警戒禁止行人而后行,清洁宫室而后止,若不是郊祭庙祭之事,则銮旗不随驾。所以《诗》称‘自郊徂宫,,《易》说‘王到大庙,致孝享也’。
诸侯去往臣子的家,《春秋》尚且列出告诫,更何况穿着先王天子服而私下出游!降颜则混乱尊卑,等同威严则无序,侍卫守空宫,绂玺委托给宫女仆从,假如发生非同一般的事变,任章那样的阴谋,则上负先帝,下后悔也来不及。臣累世受恩,得以充备尚书之位,又以微薄学业,充在讲劝之列,蒙受特别的爱重赏识,被It月照耀,恩重命轻,大义促使士去死,不惧怕被摧折,以上是简略陈述的愚见。”
皇帝没有接纳。杨秉以病为由乞求退职,出为右扶风。
太尉黄琼对他离开朝廷感到可惜,上书说杨秉劝讲宫中,不宜迁外,应留拜光禄大夫。当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杨秉声称有病。
六年,梁冀被诛后,他才被拜为太仆,迁为太常。延熹三年,白马令李云因谏受罪,杨秉为他争辩而不能成功,并因此被免官,回归家乡。
这年冬天,又被征拜为河南尹。此前中常侍单超弟单匡任济阴太守,因贪污罪被刺史第五种所弹劾,事情急迫,于是便贿赂刺客任方刺杀兖州从事卫羽。
此事已见《种传》中。等到任方被逮捕,被囚在洛阳,单匡考虑杨秉会深查此事,便密令任方等越狱逃走。
尚书召杨秉加以责问,杨秉回答说:“《春秋》载不杀黎比而鲁因此多盗贼,任方等不法,起因于单匡。刺杀执法之吏,害死奉公之臣,又让他逃走,宽赦放纵罪犯,首恶大犯,终将成为国家的危害。
请允许用槛车征召单匡考查此事,则奸恶端绪,肯定会马上得知。”而杨秉竟被罚作劳役,因久旱被赦放出。
此时正遇上El食,太山太守皇甫规等上告说杨秉忠正,不宜长久降职而不用。朝廷下诏公车征杨秉及处士韦着,二人各称病不来。
有司弹劾杨秉、韦着二人大不敬,请求将他们下交所属官府治罪。尚书令周景与尚书边韶奏议:“杨秉儒学侍讲,本性谦虚;韦着隐居行义,以退让为节操。
同征而都不到,的确使侧席待士者失望,然而委屈减食,也足以抑制苟且进入之风。明王之世,必有不召之臣,圣朝大度,应用优游之礼。
可以告诉他们所在的地方官,讲解朝廷恩意。如果他们还不来,再仔细议论如何处理他们。”
于是重征,杨秉逭才来到,拜为太常。五年冬,代刘矩为太尉。
此时宦官势力正盛,品行不端之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相贪淫,朝野一片抱怨之声。杨秉与司空周景上言:“内外吏职,大多任非其人,自不久前所征,都只拜官而不测试,致使盗窃纵横恣肆,怨言诉讼不断出现。
按照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掌权,而今他们的子弟宾客布满职署,有的是年少庸人,担任守宰之职,上下忿恨,四方怨怒。可遵循旧章,去除贪婪残暴,堵塞灾祸诽谤。
请通告司隶校尉、中二千石、二千石、城门五营校尉、北军中候,各自检查所统属之部,应当斥退罢免的,自己报上来,三府廉察有遣漏的,继续报上。”皇帝同意了。
于是杨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谊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起敬。当时郡国之中计吏多留下拜为郎,杨秉上言说在三署中见郎七百多人,财物空虚,白拿俸禄者多,而不良守相,想藉封国为池,助长污秽之行。
应断绝拜计吏为郎,以堵塞觊觎之端。从此到桓帝世终,计吏没有再被留拜的。
七年,皇帝南巡园陵,特地韶命杨秉跟从。南阳太守张彪与皇帝未即位时有旧恩,以皇帝车驾将至,藉着调发之机,将许多物资私自留给自己。
杨秉听说后,写信痛责荆州刺史,并将此事转告公府。行至南阳,皇帝左右之人都接受了贿赂,因而仍有韶书拜授许多官职。
杨秉又上疏劝谏说:“臣听说先王建国,顺应上天而建立官制。太微聚星,名为郎位,入朝奉命守卫,出朝则治理百姓。
皋陶告诫虞,在于授官与人。不久前在道路之中拜授官职,皇恩加给小人,爵位因贿赂而成,风化由此败坏。
所以俗夫巷议,白驹远逝,穆穆清朝,远近无人来观。应割舍不忍之恩,以断绝追求欲望之路。”
于是皇帝停止了诏授。当时中常侍侯览弟侯参任益州刺史,多次犯有贪污罪,在州中施行暴虐。
第二年,杨秉弹劾侯参,槛车征他到廷尉狱。侯参惶恐,在道上自杀。
杨秉因而上奏侯览及中常侍具瑗说:“臣考查旧典,宦竖之官,本来是在传递通报,司昏守夜方面任职,而今却不正当地受到过分宠幸,执政操权。那些阿。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借助外戚的势力.假:借.(2)B “太宗”是庙号.(3)C “言”为名词,作“疾”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以为”这里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作谓语,句子主语承前省,其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班彪一方面痛恨隗嚣的狂言,一方面又感叹时局艰难,于是著一篇《王命论》,认为汉德是继承唐尧,有灵验的王符作证,王者登上宝座,不是凭欺诈能成功,想用这来感动隗嚣,可是隗嚣始终不觉悟,于是避走河西.(4)B “最后到了三公的高位”错,原文为“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意思是“后来几次应三公的命令,就去了”.答案:(1)B(2)B(3)C(4)B参考译文: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班彪性格沉重,喜好古代文化.二十多岁时,正值更始败逃,京城附近大乱.当时,隗嚣带领众人在天水起事,班彪跟着他避难.有一次,隗嚣问班彪道:“从前周朝灭亡,战国纷争,天下四分五裂,经过好几代才得安定.是合纵连横的事又将出现在今天呢,还是承受天命,在某一个人身上呢?望先生谈谈看法.”班彪答道:“周朝的废兴,与汉朝不同.从前周朝分爵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掌握自己的领地各自为政,正像一棵大树,本根很弱小,枝叶很茂盛,所以到了后来,出现合纵连横的事,是形势促使它那样.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改封建为郡县制,国君有专制的权威,臣下无百年的大柄.到了成帝,假借外戚的势力,哀帝、平帝在位时间很短,三帝无子,所以王莽篡位,窃取国位年号.危险来自上边,伤害不及下面,因此,王莽真正篡位之后,天下人没有不伸着脖子在叹息.十多年间,中外发生搔扰,远近都在行动,各自打着刘氏的旗号,会合响应,众口一词,不谋而同.现在英雄豪杰统治各州县的,都没有像七国传统的资本,可百姓却异口同声,想念汉朝的恩德,发展趋势已经可想而知了.”隗嚣道:“先生分析周朝与汉朝的形势是对的;至于只看到愚蠢的百姓习惯刘氏姓号的缘故,而说汉家一定复兴,这就不见得了.从前秦朝失去天下,好比一只鹿逃走了,刘邦追鹿到了手,当时人又谁知有什么汉朝么?”班彪一方面痛恨隗嚣的狂言,一方面又感叹时局艰难,于是著一篇《王命论》,认为汉德是继承唐尧,有灵验的王符作证,王者登上宝座,不是凭欺诈能成功,想用这来感动隗嚣,可是隗嚣始终不觉悟,于是避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用他作从事,十分恭敬地待他,用师友之道接待.班彪就替窦融出谋划策,敬事汉朝,总领西河一带来抗拒隗嚣.后来窦融奉诏回京师,光武帝问道:“你所上的奏章,是谁和你参谋?”窦融答道:“都是我的从事班彪做的.”皇帝一向听到班彪很有才干,于是召见班彪,举他作司隶茂才,叫他作徐州令,因病没有就位.后来几次应三公的命令,就去了.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武帝时,司马迁著了《史记》,从太初年间以后,缺了没写,后来有些好事者把当时的事迹连缀起来,但是文笔鄙俗,不配为《史记》的后续之作.班彪于是继续采集前朝历史遗事,还从旁贯穿一些异闻,写下后传数十篇,参照前面的历史而评论得失.班彪又调升到司徒玉况府.当时太子的东宫刚建立,诸王国同时开辟,而官吏没有配齐,师保齐缺.班彪又上言道:“应该广泛挑选有威望、懂政事的名儒,用他们做太子太傅,东宫和诸王国,官属应该配齐.按旧规定,太子有十县作汤沐邑,设保卫人员,五天一朝见,坐在车厢,检查膳食,不是朝见的日子,使仆、中允每天问安罢了,表明举动不随便,处处讲究恭敬哩.”书奏上后,皇帝采纳了.后来选司徒廉作望都长,得到官吏百姓的爱戴. 建武三十年(55),班彪年五十二,死在官位上.。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当逆臣之变”为介宾结构,为时间状语,前后停顿,排除BD;“言不用”为被动句,中间不可停顿,排除A;故选:C.译文为:蜀中名儒杨虞仲的儿子,在逆臣发动叛乱时,劝说执政的人不要妄动;他的建议得不到采纳,于是拂衣罢官.假如他获得些许权柄,一定 会临危受命.(2)B“免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3)B“王埙等人因而被释放”错误,“建议”并未被采纳,“王埙等人”也未被释放.原文为“泰之访知夷都实迩利店,夷都蛮称乱,不需引导,固请释之,不听,乃去官.”(4)①使,假如;不从,不会听从.译文为:假如吴曦叛乱,士大夫不会听从,那么他一定不敢;既已叛乱,而士大夫能够与他 抗争,他还有所畏惧.②直言,直言敢谏;罪,加罪;以言为戒,以进言为戒.译文为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却因为直言而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答案:(1)C(2)B(3)B(4)①假如吴曦叛乱,士大夫不会听从,那么他一定不敢;既已叛乱,而士大夫能够与他 抗争,他还有所畏惧.②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却因为直言而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 【参考译文】杨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年少时立志苦学,有将近十年时间他睡觉不设床榻. 庆元元年参加类试,调任泸川尉,后改为什邡尉,又调任绵州学教授、罗江丞.吴猎宣谕 蜀地时,杨泰之给他致信说:“假如吴曦叛乱,士大夫不会听从,那么他一定不敢;既已 叛乱,而士大夫能够与他抗争,他还有所畏惧.叛乱,是吴曦所为;而叛乱所以得逞,士 大夫(不与他抗争)所造的.”改任严道县知县,摄嘉定通判.白厓砦守将王埙招引蛮人.侵掠利店,刑狱使臣将王埙诉诸法庭,又牵连其他的人罪当论死.杨泰之察访得知夷都实 际上靠近利店,夷都蛮人作乱,不需要接引,坚决请求释放王埙等人,他的建议不被采纳, 于是罢官而去.宣抚使安丙举荐他说:“蜀中名儒杨虞仲的儿子,在逆臣发动叛乱时,劝 说执政的人不要妄动;他的建议得不到采纳,于是拂衣罢官.假如他获得些许权柄,一定 会临危受命.”皇帝召杨泰之到朝廷参加审议,他以双亲老迈辞却.差知广安军,还未赴 任,遭父丧.服丧完毕,知富顺监.之后辞官而去,把几千缗禄钱发给邻里,又用几千缗 禄钱建立了义庄.知普州时,因为安居、安岳二县受祸惨烈,杨泰之极力请求安丙全部免 除他们的赋税.安丙又向朝廷举荐他,皇帝召他赴朝,他坚决辞却.后来知果州.踦零钱 侵害百姓,杨泰之用一年经费的赢余为各县邑减税,此法上报尚书省,于是成为规定.百姓歌颂他说:“前张后杨,对我们恩惠无疆.”张指张义,由他发端,而泰之继行其后. 宋理宗即位,杨泰之急促入朝论对,说道:“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却因为直 言而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臣恐怕言路堵塞之后,士气会更加消沉,众人都 唯唯诺诺,默默无闻,逐渐形成衰世之风,治理国家的人为什么要安于这种状况?”皇上认为他的论对很奇异,让他任工部郎中.后来论说政事的人相继不绝,都无所避忌,这种 情形是由杨泰之发端的.诏直宝谟阁、知重庆府.他写信告别丞相说:“宰相的职责,没有比用人之道更重要的,去掉自私之心,恢宏容人的气度,审明取舍之途.”到任后,风俗大变.主管千秋鸿禧观,去世.。
5. 杜环 字叔循 译文
杜环小传 (明)宋濂 杜环,字叔循。
其先庐陵人[1],传父一元游宦江东[2],遂家金陵[3]。一元固善士[4],所与交皆四方名士[5]。
环尤好学[6],工书[7],谨伤[8],重然诺[9],好周人急[10]。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11],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12],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13]?彼见母,念允恭故[14],必不遗弃母。”
母如其言[15],附舟诣谭[16]。谭谢不纳[17]。
母大困[18],念允恭尝仕金陵[19],亲戚交友或有存者[20],庶万一可冀[21]。复哀泣从人至金陵[22],问一二人,无存者。
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无今无恙否[23]?”道上人对以[24]:“一元死已久,惟于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25],门内有双桔,可辨识。”
母服破衣[26],雨行至环家[27]。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28]。
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29]?”母泣告以故[30]环亦泣,扶就座[31],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32],奉糜食母[33],抱衾寝母[34],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35],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36],不足付[37],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38]:“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39]。苟无人事母[40],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41]?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42],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43]。
愿母无他思[44]。”时兵后岁饥[45],民骨肉不相保[46]。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47]。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48],坐乃定[49]。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自环以下[50],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51],少不惬意[52],辄诟怒[53]。
环私戒家人[54],顺其所为[55],勿以困故轻慢与较[56]。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57],进匕箸[58];以母故[59],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60],奉诏祀会稽[61]。还,道嘉兴[62],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63],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64],第曰[65]:“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66],伯章来。
是日[67],环初度[68]。母见少子,相持大哭[69]。
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70]?”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竞给以他事辞去[71],不复顾[72]。
环奉母弥谨[73]。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74]。
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75]。”
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76],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基云[77]。
环后为晋王府录事[78],有名,与余交。 史官曰[79]:交友之道难矣!翟公之言曰[80]:“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彼非过论也[81],实有见于人情而云也。人当意气相得时[82],以身相许[83],若无难事[84];至事变势穷[85],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86]!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87]?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88]。
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89],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宋学士大全集》 说明: 这篇小传,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对于杜环的生平,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只用几句话就交代过去,而留出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突出收留和奉养张氏这一件事,以概括杜环的为人。
第二,谭敬先对于穷途投奔的故交的老母闭门不纳.冷谈无情,常伯章对于流落异乡的亲生母亲长期不同不问,见面后又抛弃不顾,这两个人的形象和杜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显示了杜环的品格的可贵。 注释: [1]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
[2]游宦——到外地去做官。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
[3]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4]善士——纯洁正直的人。
[5]所与交——同一元交往的人。 [6]好(浩hào)——喜爱。
[7]工书——擅长书法。 [8]谨饬(赤chì)——言行都很谨慎。
[9]重然诺——不轻易答应别人,答应了就一定做到。然诺是诺言的意思。
[10]周——接济,援助。急——急难。
[11]兵部——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
主事——官名。在明代,主事为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
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 [12]安庆——今安微省安庆市。
守——地方上的长官。 [13]盍(河hé)——何不。
[14]故——这里指旧交的情分。 [15]如——依照。
[16]附舟——搭船。诣(艺yì)——到,往见。
[17]谢不纳——拒绝接见。 [18]大困——陷于非常艰苦的境况。
[19]尝——曾经。仕——做官。
[20]存——活着。 [21]庶——也许。
可冀——有希望。 [22]从——跟随。
[23]无恙(样yàng)——这里指健在。恙是病的意思。
[24]对以——用下面的话回答说。 [25]直——当,位于。
同“值”。 [26]服——穿。
[27]雨行——冒雨行路。 [28]颇若——很像是。
[29]何为——为什么。 [30]这句说:常母哭泣着把原因告诉了他。
[31]就座——坐到座位上去。 [32]解衣——脱下衣服。
更——换。 [33]奉糜(迷mí)——恭恭敬敬地用手捧着一碗粥。
食(四sì)母——拿东西结常母吃。 [34]衾——被子。
寝母——安排常母睡觉。 [35]亲厚——关系亲密和交情深厚。
故人——旧交,老朋友。 [36]在——活着。
[37]付——托付。 [38]姑——暂且。
[39]访——探求,寻找。 [40]苟——假如。
事——侍奉。
6.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40题
36、B37、C38、D 39、B 40、(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2)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3)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
36、B、顾问:咨询,询问37、C、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表“并列”。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竟然”。
B项中两个“之”均为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两个“为”均为介词,译为“替”38、D (③写太宗对他的话的理解后的表现,排除B、C;①写他对太宗关于卢江王的荒淫做法的评价的反问,意在引导皇帝深思,不是直言进谏)39、B 40、(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2)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3)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
[译文]:王珪,字叔玠,是太原祁县人。叔叔王颇在当时是博学的儒士,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曾经告诉亲近的人说:“我们家的希望,只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隋文帝开皇末年;王珪出任奉礼郎。到王颇因汉王杨谅反叛之事获罪被杀,王珪应当一起被治罪,于是逃命到南山,前后达十余年。
唐高祖入关,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转任中允,太子李建成十分尊重他。后来因为受皇太子暗中谋反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巂州。
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一向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任命为谏议大夫。贞观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
唐太宗曾经在无事时和王珪闲聊,当时有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阴谋败露后没入宫中,唐太宗指着美人给王珪看,说:“庐江王不仁义,残杀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为姬妾。
暴虐至极,能有不灭亡的吗!”王珪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娶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太宗曰:“杀人而夺取他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王珪回答说:“我从管子那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象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现在这个妇人还在你身边,我私下认为您心里认为李瑗的做法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所说的知道坏人而不能使他离开。”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
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王珪和温彦博进谏说:“孝孙非常精通音律,不是不用心,只恐伯陛下询问的那个人不合适,而扰乱了陛下的视听。
况且孝孙是高雅人士,陛下忽然因为教女乐的事而责怪他,我担心天下人知道了都会吃惊。”太宗发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应当进献忠诚正直的言论,为什么竟然顺从属下欺骗皇上,反而替孝孙说话!”彦博叩拜谢罪,王珪自己不叩拜,说:“我本来侍奉前东宫太子,按罪已经应当被处死。
陛 *** 恤宽恕我的性命,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安排我担任重要的职务,以忠城正直要求我。今天我说的,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没有想到陛下忽然用没有根据的事来责备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陛下。”
唐太宗默然不语,不欢而散。第二天,唐太宗对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接受劝谏本来很难。
从前周武王尚且不任用伯夷、叔齐,周宣王是贤明的君主;杜伯还是在无罪的情况下被杀了,我日夜希望接近前朝圣贤,很遗憾不能赶得上古人。昨天责备彦博、王珪,我十分后悔。
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了。”贞观十三年,生病,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