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唯有美食与故事不可辜负
于都大多的巷子幽深神秘,一场细雨更是给小巷蒙上一层面纱,宛若捉摸不透的迷宫,脚下的碎石板路清晰可辨,弥漫细雨却也裹上层薄雾。
在巷子两旁,林立着各色的铺子,巷子虽小,却有三五家打着“特色小吃”的名号的餐饮店,时不时还有抬着簸箕买卖的人家,传来的吆喝声,高亢而富有趣味,一声高过一声。
一家狭窄的铺面里摆放着两个老旧的方桌,陈旧的台面上陈列着各色的配料,再有好几把老旧的木椅,偶有些小摆件格外的复古,看那花瓶的样式很是久远。门口还摆放着厨具,五六个人一站就显得拥挤不堪,撑厨的中年女主人,做起事来干净利落,厨艺也了得,一边包馄饨、水饺,一边卖珍珠粉和牛肉麦叶。坐在这样的店里,古朴风韵油然而生,眼前的珍珠粉颗颗晶莹剔透如珍珠,顿觉舌尖上的味蕾被激发开来,不自觉的口水都淌在了嘴角。尝起来香甜嫩滑,松软鲜美,吃在嘴里溜滑得不用咀嚼,令人思而生津,见而欲食。据说百十里内外,无人不知,就连那司空见惯的牛肉麦叶都鲜活起来,汤汁香气诱人,牛肉嚼劲极好,吃饱后口中仍萦绕着牛肉的汁香。
在巷子的角落,一位卖烧卷子的老人,她静静的坐着,没有吆喝,走上前,买了一些,吃起来格外的香脆。老人家也格外热情,慢慢的便聊了起来,烧卷子是畲族人过年特有的一道美食,小城里的烧卷子大部分都是用机器做的,但老奶奶依旧坚持手工,每天大概能做三十多斤,每天两个多小时就会卖完。不禁关心起她的身体,便问她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依旧出来摆摊?她告诉我,在这里摆摊将近20多年了,说不做就不做,她真放不下,每台有来来往往的人在等着她的烧卷子,她会一直做下去,给他们最地道的味道,等那一天走不动了,来不了了,她就真的退休了。如此的老人,真的少见了,这是传统的手艺,但愿能一直传承。
朝飞霞卷,雨丝风片,生命从来不喧哗,望过贡江,它不语,走进屏山,它不答。而我更喜欢小城里的街巷,那故事比春花秋月还长,一个人穿梭在小城狭窄的街巷,自由无拘无束,岁月无可辜负,于都款款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