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缎共分几大类说出五种以上名称-知识大全-满米百科
> 知识大全 > 列表
绸缎共分几大类说出五种以上名称
时间:2024-12-23 20:05:01
答案

中国古代丝织品种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今天,丝织品则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

1.绮

平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物。最迟产生于商代。古代绮除双色绮外,都是用生丝织造后染色。南北朝时,几何纹绮出现了比汉绮复杂的弧线结构。唐代绮的纹样更趋写实,宋绮的花纹组织浮线加长,花明地暗,花纹则以中型几何填花者为多。宋以后绮这一品种便不多见。

2.绫

斜纹(或变形斜纹)地起斜纹花的织物,可分为素绫和纹绫。素绫是单一的斜纹或变化斜纹织物,纹绫则是斜纹地上的单层暗花织物。战国、秦汉时的丝织物中已有这一品种,但没有保存下来的实物。到唐代,绫的生产始盛,浙江所产缭绫尤为名贵。唐李德裕的上奏缭绫状中,谈到缭绫有玄鹅、天马、掬豹、盘绦等多种纹样。宋代绫的产量很大。

3.缣

双根并丝所织粗厚平纹丝织物。甘肃敦煌发现过写有“任城国亢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重廿四两,值钱六百一十八” 的汉缣。缣与绢、绨、䌷、缦、纨、缟均为平纹织物,其中纨、缟为薄型或超薄型织物,缣和绨则比较厚实。

4.罗

采用绞经组织使经线形成明显绞转的丝织物——用纠织法以地经纱和绞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椒形绞纱孔隙。罗在商代已经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著名。其中单丝罗表观具有均匀分布的孔眼——后来称为纱。明清时期罗的品种增多,主要有暗花罗、花罗、织金罗、妆花罗、织金妆花罗等。

5.纱  

表面有均匀方形孔眼的纱组织丝织物。陕西咸阳秦六国宫殿遗址曾发现纱地的刺绣。至宋代纱的经纬更稀疏,方孔更大,其至轻者叫“轻容纱”,产于亳州。

明清时期,出现了暗花纱(花地同色)、花纱(地纬与经同色,纹纬与经异色)、织金纱(地纬与经同色、纹纬用片金线于透明纱地上织出闪耀的金花)、捻金纱 (常见的是花绞纱组织地上起本色平纹假纱组织的暗花纱上,用捻金线挖织花纹,捻金线花与暗花相映而更富于层次感)、妆花纱(常见的是在绞纱或假纱地上,以无捻彩色绒丝用挖花方法挖织出彩色花纹,质薄花艳,是宫廷夏季服装用料)、织金妆花纱(与妆花纱不同的地方是除加织捻金线以外,再每隔1~2梭加织一梭片金,片金主要加织在花头、花蕊等中心部位及用于勾边,多作成件衣料,每匹即为一件衣袍,常于封签上记明产地、尺寸、工匠、织造年月)、遍地金妆花织成衣料(是专门根据官服、朝服的规格、尺寸、款式、花式设计而织造的,多以平纹假纱组织为地,在花纹部位用片金或捻金线织地色,以五彩绒丝织花纹,因此大部分地子都是透明的纱地,而某些主要的纹样装饰区是金地显五彩花纹的)。

6.縠  

以强捻丝织造的薄型织物。织后煮练定形,织物表面因抽缩而呈现凹凸绉纹,即后世所称的绉纱

7.绢

古代对质地紧密轻薄、细腻平挺的平纹类丝织物的通称。平纹类织物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历代又有纨、缟、纺、绨、絁、紬(绸)等变化。

8.缎

中国自从唐初创造了纬锦,织纹从平纹变化的经线双面组织变为经斜纹地上起纬斜纹花。以后又通过织机装造上的再改进,增加了控制地纹经线的综片数,到宋代就出现了缎。缎的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相邻的两根经丝或纬丝上的组织点均匀分布,不相连续,故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厚薄可根据用途进行调节,是极其富丽华美的高级丝织品种。

9.妆花

采用挖梭工艺织入彩色丝线的提花织物。根据不同的组织,妆花织物可分为妆花纱、妆花罗、妆花缎等。妆花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

10.织金

在不同地组织上再织入金线的织物,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元,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的纳石失。织金通常要求纹样花满地少,充分发挥显金效果。

11.锦

多彩提花熟丝织物。

11.1经锦

锦是用彩色丝线以重组织织成的多彩显花织物,是古代丝织品中结构最为复杂、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种。织锦始于西周,唐以前主要采用以经线显花的经锦。

经锦的经丝有显花的纹经和分隔纹经的夹经。纬丝一组为交织纬,一组为夹纬,花地轮廓分明。战国时期,经锦技艺有了很大发展,除有三色经二重组织的经锦外,还有花经二重织物中配牵一组分段换色的彩条经的多彩经锦以及于二重经中另加一组特殊挂经,使之作长浮花的织法。此外,还出现纬二重组织的经锦,即由一组纬丝与经丝织平纹,另一组纬丝将显花的经丝托起,将不显花的经丝压住。但战国织锦的纹样还比较刻板。这种情况到东汉才出现了根本的变化。东汉锦纹样概括而写实,人物与禽兽奔逐于动荡的云气山岳之中,充满着动感与力度,并织出吉祥文字点缀其间。南北朝时期,一种严谨对称和具有韵律感的图案形式取代了汉代的传统风格。

11.2纬锦

受到西域纺织文化的影响,魏唐时织锦开始使用彩色纬线织出图案,称为纬锦。中唐起,纬线显花成为丝绸提花织物中的主流,因可用多把不同色的纬梭轮换织造,从而丰富了织锦图案的色彩。

至宋代,四川成都的蜀锦成为著名品种。成都织锦兴于三国,唐代益州大行台窦师伦创制的瑞锦宫绫,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诸种花式,被称为“陵阳公样”。宋代成都锦院所产蜀锦,花式更多。明清时期,成都蜀锦生产已见衰落,苏州生产的重锦、细色锦和匣锦盛行一时,部分花色继承宋代风格而称“宋式锦”。宋式锦采用特结经固结显花纹纬,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中饰以团花或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

11.3双层锦

以双层组织显示图案。其组织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明清又重新流行。其图案均为两色,正反面纹样一致,色彩相反。多为中小型的满地纹样。

12.绒

全部或部分采用起绒组织、表面呈现绒毛或绒圈的丝织物。汉代出现绒圈锦,在锦上织出绒圈。明清时期的绒有漳绒、漳缎等多种名称。

。縠的手感弹性好,不会因汗湿而粘附身体,结实舒适。

13.缂丝

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克丝。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2)印花品种

1.直接印花

将染料或颜料拌以粘合剂,并用凸纹版或镂空版将其直接印在织物上显花的方法。秦汉时期,直接印花采用型版印花与手绘相结合的方法,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夹缬

将丝绸夹于两块镂空花版之间,利用花版的紧夹进行防染,解开花版,花纹即现。夹缬始于唐,并盛行于唐宋两代,明清时期依然使用,多见于浙江和西藏一带。

3.绞缬

用线或织物本身将织物扎结后入染,解结成纹,纹样具有晕色效果。绞缬又名扎染,出现于东晋时期,唐宋时极盛,至今一直沿用。

4.蜡缬、灰缬

蜡缬是用蜡作防染剂进行防染印花的产品。蜡缬又称蜡染,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棉布上,似由西域输入,魏唐间流传渐广。由于中原地区产蜡很少,唐代出现以灰代蜡的防染印花,亦称灰缬,明清时被广泛用于棉织物,即现今流行的蓝印花布。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