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荷马史诗》中,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描绘了神与人的对抗,指出即便神明公然与人作对,人类也难以抵挡。
2.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深刻提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浮士德》中展现了善良者在追求中的迷茫,并坚信有一条正确的道路存在。
4. 法国思想家蒙田在《随笔集》中提出,认识自身的无知是了解世界的最忠实途径。
5.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通过主人公之口表达了对平等爱情的渴望,即便是在贫穷与平凡中,爱情依然神圣不可侵犯。
6. 高尔基在《童年》中描绘了一个纯真的视角,认为大人世界的复杂正在接受上帝的考验,而孩子们应保持纯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7.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总结了家庭幸福的普遍性与不幸的多样性。
8.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揭示了情感的深沉与表达的复杂性,一个女子若掩饰对爱人的感情,可能就会错失幸福。
9.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刻画了人的不屈精神,即使面对失败,内心的胜利是无法被剥夺的。
10. 拜伦在《拜伦诗选》中表达了对世界的爱与恨,他宣称从未爱过这个世界,世界也对他同样冷淡。
11. 戴·赫·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探讨了爱情的自由本质,认为它应给人以自由感而非束缚。
12.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讽刺了那些行为可笑却善于诽谤他人的人。
13. 儒勒·凡尔纳在《神秘岛》中展现了历史对英勇事迹的喜爱,同时也对其后果进行反思。
14. 雪莱在《雪莱诗选》中以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寓意希望与坚持。
15. 斯陀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描绘了一些人的无私奉献,他们以自己的痛苦为他人的幸福播下希望的种子。
16. 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探讨了现实与梦想的交汇,以及它们如何融合在一起。
17.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指出,人与人之间最痛苦的事情之一,是在你最期待善意和友谊的地方遭遇挫折和损害。
18. 弗朗西斯·培根在《培根论说文集》中提出,美德如同未经雕琢的宝石,经过逆境的磨砺,其价值愈发显著。
19. 席勒在《阴谋与爱情》中揭示了情感的力量,即使在逆境中,爱情也能使人们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