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大东》中首次提到牛郎织女,诗中牛郎被称为牵牛,但仅指天上的星星,并无爱情元素。到了西汉,班固的《西都赋》中描述昆明池两侧的雕像,牛郎、织女被赋予了神人身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进一步描绘了他们,描绘了织女在银河边织布,牛郎在对面放牛的画面。
《后汉书·天文志》和《史记》中,织女被视为天子真女,三星象征天纪东端的天女。织女星在天琴星座中最为明亮,牛郎星则位于天鹰座,有时与两旁稍暗的星一起被称作“扁担星”。传说中,天鹅在银河中,河畔织女与河对面牛郎相隔不远,但难以言语。
传统上,人们相信牛郎织女会在每年的七夕相会。这一天,妇女们穿针乞巧,以示智巧,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她们聚集在庭院,拜双星、供奉果品,进行穿针引线等乞巧活动,寄托对爱情的向往。
扩展资料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