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晋文公重耳,从他离开晋国开始自己流亡生涯的时候,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以后的路,他只是单纯的想活下去,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历经磨难后的成长。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公子重耳在骊姬之乱时,晋献公派人攻打蒲城,蒲城人要迎战,重耳不同意,他说:“我是靠了父王的命令才能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因此来得到了人们的拥护和爱戴,有了百姓们的拥护,就要和自己的父王对抗,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亡吧!”
重耳还不算是个迂腐之人,面对父亲的迫害,他没有像太子申生一样去自杀,也没有选择引颈受戮,但他同样没有对抗父亲的勇气,因此他选择了逃跑,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说。于是他逃奔了狄国。为什的选择狄国呢?因为狄国是重耳母亲的国家,重耳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他遇到危险后第一个想到了到狄国去寻求庇护。
眷恋安逸的生活,缺少抗争的勇气。
重耳在狄国住的很安逸,不知不觉中十二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他还娶妻生子,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对于晋国国君之位,可能早就没有了什么想法。安稳平静的日子,只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和进取之心,这时候的重耳只不过是一个失势的公子,还没有争霸的念头,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可以选择放弃,别人却不会选择放过他,弟弟夷吾回国继位晋惠公后,他想到了自己这位兄长。和自己的父亲晋献公一样,他安排人准备除掉重耳,以达到永绝后患的目的。
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左传·晋文公重耳之亡》
重耳不得不选择继续出逃,但对于狄国的一切,他很是不舍,他对自己的妻子说:“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就改嫁吧!”重耳这次准备出发去齐国,也是为了保住性命,他还是没有抗争的勇气。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他,自己的期限是二十五年。对于丈夫的不自信,他的妻子选择了坚守,她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二十五岁了,二十五年后我都五十岁了,还有谁会要个老太婆呢?你放心去吧,我会一直等你的。”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重耳一行人路过卫国,卫国国君卫文公并不以礼相待,他看不上重耳这个晋国的落魄公子。在路过五鹿的时候,重耳饿的实在受不了了,便向路边的乡下人乞食,这个乡下人很不耐烦,他也没有食物,看着重耳这样一个公子,居然要向自己乞食,这不是在奚落自己吗?他没好气的给了重耳一把土,意思很明确,“你去吃土吧!”重耳很愤怒,他用鞭子要打这个乡下人,但是他身边的子犯阻止了他,并对他说:“这是上天要把这个地方送给您呀!”重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于是把这把土收好,对于这个乡下人表示了感谢后离开了。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所左右,能听取并采纳他人的建议,这说明重耳在流亡过程中获得了成长。
怒其不争的齐姜,被迫流亡的重耳。
到了齐国后,齐桓公很重视重耳,把齐国宗室之女嫁给了重耳,并且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又安心在齐国待了下来,有了齐桓公的庇护,晋惠公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重耳身边的人不想让重耳消沉下去,他们于是一起在桑树下谋划离开齐国,这些话被一个婢女听到了,她把这些话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