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万经之王。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
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道德经》主张的思想:
1、对立统一
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2、逆向思维
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纷乱,有忠臣。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认为,仁义、孝慈、忠义恰恰是社会风气坏的表现,是大道被破坏的表现。
3、不争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你的不必争,不是你的不用争。老子认为,聪明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做出退让。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不争,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4、利他思维
老子认为水善利万物。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欲望,那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
5、战胜自己的思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认为,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达;同样地,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这个人有能力,而只有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才可以称作强者。
6、无为而治
这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主张人们应该让事情自然发展,不要过度干预。老子认为,如果人们过度干预,就会破坏自然秩序,反而导致混乱。因此,他主张应该让事情自然发展,不要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