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读完了第一本纸质书,《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艾克哈特·托尔。这本书的标题似乎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带来了一种仪式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新领域的门。
这本书的前言介绍了一本关于心灵进化的书籍,它深入探索了人的内心世界。虽然这本书在国内可能不是畅销书,但我听说过翻译这本书的作者,她的作品几年前就很受欢迎,尤其是受到女性的喜爱。
灵修学是一门在国外早已存在的学问,后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它属于心灵学的范畴,带有一些心理学的色彩。然而,心理学通常带有诊断性质,研究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一个人的心理变化。相比之下,心灵学更侧重于自我探索和成长。
在这本书中,作者很好地解释了“我”这个概念的结构特点。书中从“本我”和“小我”两个层面探讨了“我”的多维特性,并扩展到整个人类的“小我”。很多时候,人们的情绪变化和欲望都是由内心的“小我”所驱动的,它可能战胜了“本我”来做出决定。
书中没有提供数据支持或案例,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刻的语句,探讨了世界是什么样的,以及人们为何会面对这样的世界等情感变化过程。书中提出,内心的觉醒需要三个维度:接纳、享受和热情。
在书的前半部分,作者主要探讨了接纳的过程,通过“小我”和“本我”之间的互动来体现。在物质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这类向内修炼的书籍可能显得格格不入,真正阅读的人并不多,这与现代社会对“幸福”的定义不符。
在心灵学的观点中,幸福更多是通过向内修炼而获得的满足感。这与古代中国的名言相呼应:淡泊名利。而现代社会对幸福的定义往往是以获得为基础,追求物质的实质化。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清晰地解释了“我”的概念,帮助人们在平静和深度思考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书中讲述了一个例子,一位大师无论面对他人的诋毁还是赞誉,都能保持不争不夺的心态。
这类书籍更适合那些经历过人生和社会价值观洗礼的人,他们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书中深入剖析了人性的特点,围绕“自我”、“我”、“本我”、“小我”等概念展开。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痛苦。作者探讨了痛苦产生的根源,以及它如何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并将这一概念扩展到整个人类。要解决痛苦,就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控制“小我”,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书末,作者引用了灵修的名句:当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够容纳世间万物时,内心会找到一种与世界和谐共舞的宁静。这反映了一种宽广的认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