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兼词、兼类词、词类活用-生活百科-满米百科
> 生活百科 > 列表
易混淆!兼词、兼类词、词类活用
时间:2024-12-23 21:29:19
答案

在古代汉语中,兼词、兼类词和词类活用是三个常常引起混淆的概念,让我们逐一解读。

首先,兼词是杨伯峻先生首次提出的概念,它的特点是单个字同时发挥两种词性。如“诸”字,既是“之于”的合音词,代词“之”和介词“于”合二为一,既代词作用,又介词作用。兼词的特征包括:一是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二是可能为合音词,也可能不是。

例如,“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即兼有代词和介词功能;而“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中的“诸”既是“之乎”的合音词,又是疑问代词和语气词的体现。

兼类词则指同一词在不同语境下表现出多种词性,如“书”在“乃丹书帛”中是动词,在“得鱼腹中书”中则是名词,两者意义紧密相关;“朝”在“入朝见威王”中为名词,在“常称病”中则为动词。

词类活用则涉及词性临时改变,如“刃相如”中的“刃”本为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与兼类词不同,词类活用的词性是临时性的。

然而,现代汉语中兼词和词类活用较少见,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思想认识……付诸于行动”中的“诸”与“于”重复,就体现了对兼词特性的不了解。

了解这些概念的区分,对于准确运用古代汉语至关重要。要深入研究,可进一步阅读“古代汉语”中的相关文章,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偏义复合词”等内容。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