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 古文怎么讲
与“浊”相对 [limpid] 沧浪之水清兮。
--《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
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清洁;洁净;纯洁 [clean;pure]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
--《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
--《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视若清明。
--《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
注:“明审也。”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清凉 [cool] 清有余也。
--《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
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清冷,凄清 [chilly] 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 清平;太平 [peaceful and orderly]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寂静 [quiet]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清雅高尚 [morally lofty or upright]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清白 [fair]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
--《史记·乐书》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清静;恬静 [quiet]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清正 [clear and upright]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
--《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
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清廉 [honest and upright]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
--《新唐书·赵宗儒传》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清香、清馨、清醇 [delicate fragrance] 香远益清。--宋·周敦颐《爱莲说》 无余 [without residue] 六月之内交清。
--《广东军务记》 清雅 [elegant]。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通“精”。
纯粹 [pure]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
--《灵枢·大惑论》 清 〈名〉 朝代名 [the Qing Dynasty]。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
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滤去酒糟的甜酒 [rice wine]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通“圊”。粪槽,厕所 [latrine] 修采清,易道路。
--《荀子·王制》 姓 清 〈动〉 清理 [liquidate]。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清除 [clear]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汉书·晁错传》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付款结 [帐] [settle]。 如: 帐清了吗 数 [count]。
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2. 古代文言文中“清”怎么解释
1、(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物,跟“ 浊 ” 相反:清洁| 清水 | 清澈 | 天朗气清、
2、寂静:清静 | 冷清.
3、公正廉洁:清廉 | 清白 | 清官.
4、单纯:清茶| 清唱 | 清汤.
5、清楚:说不清楚 | 问清底细
6、一点不留:把帐还清了.
7、清除不纯的成分;使组织纯洁:清党
8、(账目)还清;结清:清欠 | 账已经请了.
9、点验: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10、朝代,公元1616-1911,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参见“清朝”.
11、姓.
3. 放心用文言文怎么翻译
学习古文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
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 原文: 厉王 虐,国 人 谤 王。
(《召公谏弭谤》) 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
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
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
例如: 原文:永州之野 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原文: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
这一段译文内容上没有多大问题,但表达得拗口。“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全尽死”等,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异蛇”、“触”也应该翻译,意思才更清楚。这段可译为:“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怪蛇,黑色的皮上带有白色斑纹。
它碰到草和树木,草和树木都会死去。” “信”和“达”是紧密相关的。
脱离了“信”而求“达”,不能称为翻译;只求“信”而不顾“达”,也不是好的译文。因此“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二、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
例如: 原文: 齐 师 伐 我 。 公将 战,曹刿请 见。
(《曹刿论战》) 译文: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例如: (1) 原文: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2) 原文: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3)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4)原文: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例如: (1) 原文:衔远山,吞长江 译文: (2) 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3) 原文:可以一战 译文: (4) 原文:林尽水源 译文: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例如: 原文:狼度 简子之 去远 。(《中山狼传》)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例如: 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原文中的“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也保留不译。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三、古文翻译常见的错误 古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 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