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知识百科-满米百科
> 知识百科 > 列表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4-12-23 20:28:47
答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PPT课件,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活动重难点

 1、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PPT课件,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录下来。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PPT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2条小鱼分给了小兔,1条小鱼给了小猴。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3的组成》含PPT课件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目标

 1.感知4以内数量,会给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2.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统计图表。

 2.幼儿事先剪下的轮子,胶水。

 过程

 1.数数车轮。

 ――请每个幼儿看统计表,分别数一数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的轮子数量,然后在统计表的右边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请幼儿说说车子的名称及其轮子数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轮子数量,说说什么车的车轮多,什么车的车轮少。

 2.学念儿歌。

 ――教师借助统计图表,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与幼儿互换问答角色,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将幼儿分成问、答两组,完整念儿歌一遍。

 3.模仿游戏。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只轮子,讨论怎样表现自行车、三轮车、 小汽车、火车等。

 ――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结伴组合进行模仿游戏。如两人组合模仿自行车,四人组合模仿小汽车,许多人组合模仿火车等。

 建议

 1.该活动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感知轮子数量与车辆的关系。

 2.模仿游戏可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意愿,及时肯定幼儿的造型创意,如许多人组合模仿大卡车,两人组合模仿摩托车等。

 附:轮子歌

 一个轮子什么车?

 一个轮子独轮车。

 两个轮子什么车?

 两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

 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

 四个轮子是汽车。

 许多轮子什么车?

 许多轮子是火车。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认识长方形

  目标:

 1、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及它的特征;

 2、诱发学习图形的兴趣,进入数学世界。

 准备:幼儿每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各1张,各种长方形组成的物体。

 流程:感知长方形——比较正、长方形——寻找长方形。

  过程:

 感知长方形:说说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轮船、寄信)这些东西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用处很大。

 比较正、长方形:让幼儿从我手中的两张纸中找出已认识的正方形的纸,用折线的方法对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短,四个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用折纸方法对这张纸的两边进行比较,使幼儿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是正方形,而这张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是长方形 。(幼儿学会说)

 寻找识别长方形:窗和门都是长方形的,还有什么是长方形的?(汽车、楼梯......)

 效果记录:对学习长方形很感兴趣,教师一拿出范例,幼儿就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什么物体,由什么图形组成?对教室里由长方形组成的物体能描绘出来,能明显的区分长方形和

 正方形相同点和不同点。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并能不受物品摆放形式、位置的影响进行正确点数。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7、8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动物磁性教具各8个,数字1——8磁性教具图片

 2、教室里摆放一些数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笔等

 3、操作材料、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动物故事导语:森林里最近非常热闹,因为动物王国要开演唱会啦,情景一定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请你们拍7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场。

 二、创设情景,学习8的形成

 1、出示小兔子图片,师: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瞧!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几只小兔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7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8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7添上1是8"(幼儿跟说)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与数字8之间的关系,理解7与8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师: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请幼儿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7个)用数字几表示?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7比8少1,8比7多1)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7添上1是8)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8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点数。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师将小兔子排列成圆形),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师再变换一种排列方式让幼儿点数总数)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们摆出新队形?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5、认识数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8的物体今天有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呢(8)我们可以用数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巩固理解小动物们表演完了,它们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

 1、听音说总数老师弹琴,小朋友认真听听弹了几下?

 2、听音做动作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做相同数量的动作:拍手、跺脚等3、看数发音请小朋友看数字卡,发出与数字卡相同数量的声音:如学小猫叫、小狗叫等四、操作学具,让知识得到进一步内化1、投放自制操作材料"春姑娘的朋友",请幼儿独立完成2、教师批改,检验幼儿学习成果3、点评操作材料:《春姑娘的好朋友》

 谁是春姑娘的好朋友?请将数量和春姑娘身上的数字一样多的物品与春姑娘连上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按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中图形。

 2、物质资料准备:奇妙箱,幼儿操作用的六种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总观:

 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拼画——数数、分类——延伸:让幼儿自己寻找其他图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1、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问:“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

 2、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3、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拼画

 老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 让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

 (三)数数、分类活动:

 根据自己拼画的图形娃娃的数量、种类进行数数、分类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用园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把最多的展示)

 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依次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让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然后,让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寻找我们还不认识的其他图形,下次上课带回来给老师看,好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的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橘子若干,塑料筐,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橘子的数量。

 1、观察比较橘子的大小不同。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么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幼儿讲述)哦,说得真好,是吗,我也喜欢吃xx水果。今天呀老师也带来一种水果,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水果(橘子)是几个?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呀,不用问你们都知道了。

 2、利用两筐大小不同的橘子比较

 老师不止带来了两个橘子,还带来了两筐橘子。看看这两个筐一样吗?看看筐里的橘子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是大橘子装得多,还是小橘子装得多,(幼儿讲述)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3、数数,验证大小橘子的数量。

 我们先数什么大的,你们来数(老师一边拿,幼儿一边数)会不会数错呢?我们再来数一遍,好不好,现在我们换一种方法数,两个两个数,开始数,记住是8个。

 现在换小橘子来数,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然后再请小朋友接着往下数,最后再默数,什么叫默数呀,小橘子一共有几个。

 4、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现在小朋友知道了,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小橘子装得多,大橘子装得少?(幼儿讲述)因为小橘子个儿小占的空间少,所以可以装得多。

 二、猜测记录大小橘子的瓤数。

 1、猜测大小橘子皮里的瓤是一样多吗?可能各有多少片?

 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说这橘子皮剥开,里面是什么?你们真聪明,那么这瓤长得是什么样的呢?(一片一片的像月亮等),我还想问问大家,这大小橘子的瓤谁多?是吗?那大橘子的会有几片,小橘子会有几片?

 2、记录猜测结果。

 这样我们猜一猜。然后老师把你们猜的记下来。我们先猜什么橘子,大的还是小的,在猜之前,老师先偷偷地撕一片,看看一片瓤的大小究竟有多大,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估算整个橘子有多少片瓤了,看好了,老师开始剥了,剥开一点点。好,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片瓤,(然后观察小橘子)。

 三、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那么大小橘子究竟有几片瓤,你们想不想剥开来数一数,剥的皮放在篓子里,剥好后,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片瓤。现在就开始吧每个人选一个橘子。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小朋友都数好了吗?现在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说、数数,你的橘子有几片瓤,是大的还是小的,我们来验证一下。真的是12片,快点把它记下来,是大的还是小的?

 2、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先把橘子扳成两半,还有围着数,数不来怎么办,找个点数。

 小结;现在我们来看看记录表上记录的数字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看得出来吗,哦没有规律。原来橘子瓤的多少和橘子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五、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果也有瓤。老师这儿有一个釉子,它是大大的,你们想一想它可能有几片瓤呢,好,下课后我们剥开数数。

  【反思】

 在活动中给予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很认真投入。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