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以石块堆积而成,详细介绍如下:
一、敖包介绍: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以及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
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以及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二、用途:
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个别的圣地就是敖包,这种圣地也是各家族在自己的领地建起来的假山。
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敖包有用石块垒起的,也有用土堆起来的,外围12个小堆,围绕中间,1个堆构成的大敖包最多,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
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随着喇嘛教在蒙古社会传播,到了清朝时期有了以部落为单位,每年举行一次祭敖包会的习俗,祭祀一般都在旧历五月中旬举行。
内蒙古大草原的各地都有敖包,敖包一般位于高坡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高达数丈,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座尖塔傲视苍穹,每个敖包还多有自己的名称,通常以所在地名等命名,敖包的数目不尽相等,有的是单独一个,有的是7个或13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