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好!
也是经过这样地‘自问’,总算找到了正确的答案,现录于下;
第一章 道之概述
第一节 道乃众妙之门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句解】
道,可道,非常道:
道,名词,原义为道路之道,也就是供人马车役共同通过的道路;其中前两个“道”字,是指天地万物所普遍遵循的总规律,也就是后面原文中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的道,为了区别于其它事物专用的道字,此处译为“大道”;后一个“道”字是指某一特定事物的专用之准则,如人道,妇道、茶道。
可,就是被事实所证明是正确的之肯定。
可道,就是通过对自身虚妄习气地修正而完全能够实证到那个大道。
非常道,就是不是世俗观念所认为的那种某一特定事物的专用准则之小道。
这几句话直解,就是:天地万物所普遍遵循的总规律谓之大道,通过对自身虚妄习气地修正之后就完全能够实证到那个大道,但它绝对不是世俗观念所认为的那种某一特定事物的专用准则之小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就是名字或名称,引伸为对事物的彻底认知;其中前两个“名”字是指大道之名字而言,后一个“名”字是指有形象的万事万物的名字而言。
这几句话直解,就是:天地万物所普遍遵循的总规律被称为大道也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只有通过对自身虚妄习气地修正之后才能够彻底认识大道这个名字,但它绝对不是世俗观念所认为的有形象的万事万物的那种名字。
无,名天地之始:
无,就是没有,此指人们还没是形成分别心时的浑沌的道心用事的境界而言,也就是既没有形成对物的分别、也没有以其分别心而对各物起一个名字。
名,就是叫做或正是。
天地,天象征动,地象征静,道心一动则识心生而浑沌心死,道心一静则识心死而浑沌心生。此指人们的道心只知道一动与一静而不知道其它事物的存在。
始,就是开始或元始。
这两句话直解,就是:人们还没是形成分别心时的浑沌的道心用事的境界,正是开始孕育道心一动则识心生而形成分别心及一静则浑沌现而没有分别心的元始阶段。
有,名万物之母:
有,就是产生或存在,也就是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觉知心,也就是会认识万事万物的不同了。
母,此指万事万物产生的地方,引伸为万事万物源源不断地被认知了。
这两句话直解,就是:人们的道心一动所产生的会认识万事万物之不同的那个识心的觉知作用,正是万事万物源源不断地被认知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故,就是所以。
常无,就是人们的思想始终保持在没有分别心的境界,也就是一念不生的境界或浑沌的境界。
欲,就是想或要,也就是要起到某某作用。
观,就是观察,也就是彻底研究明白它;此指用没有识心的真心去研究明白它,而不是用意识心去研究它。
其,名词,此指大道而言。
妙,就是可知而又说不出来的那种神妙之现象,也就是《中庸》所说的“天地化育之神妙”。
常有,“有”就是心动,也就是在浑沌的境界中始终保持觉知的清明作用。
徼,循也,也就是轨迹,引伸为万事万物的成、住、坏、灭的来龙去脉。
这几句话直解,就是:所以说,只有始终保持没有分别心的浑沌境界,才能够彻底研究明白大道的化育之妙用;只有在空无的境界中始终保持着觉知的清明作用,才能够彻底研究明白万事万物的成、住、坏、灭的来龙去脉。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指“无分别心”与“作意的适时一动”而言。
同出,就是从同一个道心所产生的作用;“有”与“无”只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之认识,当有了分别心时便会知道种种事物的存在而谓之“有”,当没有分别心时便不会知道种种事物的存在而谓之“无”,“有”与“无”是相对而言,故曰“同出”也。
异名,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名字,此指“有”与“无”而言。
玄,同“元”,也就是老根或祖先,也就是道心作用的老根源;许多人未理解“玄”的真义而解释为“说不清、道不明之玄妙或玄机”,大错也。玄的本义为之“元”,也就是最初始或老根源;《河图》中说“天一生水”,在一致十的十个数中,一是最初之数,所以说“一”就是最初之玄。
同谓之玄,《河图》是讲生发的道理,是从一致十,也就是“有”的道理,所以”一”就是由空无境界而产生分别心的那个“有”的老根源;《洛书》是讲回归的道理,是从十致一,也就是“无”的道理,所以“十”就是由有分别心而回归到空无境界的那个“无”的老根源;也就是说,都叫做道心作用的老根源。
玄之又玄,就是玄过来又玄过去,也就是从“有”回归到“无”再从“无”而起用出“有”,也就是先将虚妄的分别心回归到空无境界再从空无境界而起用觉知的作用。
妙,此指万事万物得以成、住、坏、灭的神妙之现象而言。
门,就是门户,也就是万事万物的成、住、坏、灭之现象被全部彻底认识清楚了的总门户。
这几句话直解,就是:没有分别心的浑沌境界与浑沌境界中的觉知之动都是从同一个道心所产生的作用而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名字而已,都叫做道心作用的老根源,只有先将虚妄的分别心回归到浑沌境界再从浑沌境界而起用觉知的作用,才能彻底掌握认识清楚万事万物的成、住、坏、灭之现象的总门户。
由于文章过长而不能全部录出,若欲详知,可点开本人的‘空间’查阅。
录于拙著《道德经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