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神比干,子姓,沫邑人,商朝末期忠臣。
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商三大丁之子,名干。兄乙继位后,封干于比邑,称比干。
比干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岁即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后受托孤重辅侄儿帝辛。
比干从政四十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朝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因此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纣王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回答:“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王怒,剖比干心,比干因而惨死,终年六十三岁。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
国神庙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顿房店乡国神庙村,比干为商纣王之叔,林氏宗祖。
商朝末年,因不满纣王无道,被剖心残杀,葬于牧野(今河南卫辉)。
比干庙占地四十四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壮观。每年的5月24日,世界各地的林氏、比氏、梅氏、荡氏、王氏、干氏等宗亲会,都要来此参加纪念比干诞辰的活动。
扩展资料
比姓,“比”也作𣬅,读音作bǐ(ㄅㄧˇ),得姓始祖是癸比氏(癸北氏)、比干、林坚、己庶其(莒纪公)、熊横(楚顷襄王)。比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但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也名列在第一千零三十八位,以西河、南安为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