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这个字的拼音为 zè,它在汉字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主要表示动词。在古代,昃一词起源于形声结构,由“日”和“仄”两部分组成,其中“日”代表太阳,而“仄”则传达出声音特征。它的本义是指太阳在一天中的西斜阶段,即中午过后,接近傍晚之时。
在古代文献中,昃有多个引用。《说文》一书中提到:“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易·离》中的‘日昃之离,何可久也’,表达了太阳偏西,时间即将过去的意思。《书·无逸》和《公羊传·定公十五年》中也使用了“日中昃”和“日下昃”的表述,进一步强调了太阳西斜的时刻。
此外,昃还被引申为倾斜或歪斜的含义,如清代方朝诗的诗句“仰观参星横,俯怯崖石昃”,这里形容的是仰头看星星时的视角,以及俯视时对崖石倾斜状态的描述。
扩展资料
“昃”字读音为“zè”,属日字部,太阳偏向西方时称为“昃”,现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