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龙在新大秦帝国中的形象史记·秦本纪第五》记载,三年间,卫鞅向孝公提出了变法修刑,强化耕作,以及战死者的奖赏与惩罚制度的建议,孝公对此表示赞同。然而,甘龙、杜挚等人对此持有异议,最终采纳了卫鞅的建议,虽然初期民众感到痛苦,但经过三年的实施后,民众逐渐适应了新制度。卫鞅因此被封为左庶长,这些事件在《商君语》中有详细描述。
《商君书·更法》中提到,孝公在制定策略时,与公孙鞅、甘龙、杜挚等三大臣共同探讨时事的变化,以及法理的本质,寻找治理百姓的方法。卫鞅指出,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并强调有远见的人往往会被世人误解,而有独到见解的人则可能被民众所忽视。他认为,民众不宜参与策略的最初讨论,但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他认为,有道德的人不被俗世所接纳,成功的大功臣不需众人谋划。因此,为了强国,不必拘泥于旧法,为了民众的利益,不必遵循旧礼。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中,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欲推行变法,但担心天下人议论。卫鞅认为,行动不明则无名,做事不明则无功。他认为,有高远行为的人往往被世人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则可能被民众轻视。他指出,愚者对于成功的事业可能一无所知,而智者则能在事态初起时预见结果。他认为,民众不宜参与策略的最初讨论,但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他认为,道德高尚者不应与世俗合流,功绩卓著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此,为了强国,不必遵循旧法,为了民众的利益,不必遵循旧礼。孝公赞同卫鞅的观点,任命他为左庶长,最终确定了变法的法令。
扩展资料
甘龙,孝公之臣,甘姓,龙名也。是《商君书》、《史记》、《战国策》均有记载的变法反对派,是秦国的世族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