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情话确实不是写给人的。那么,这就怪了,这么美的情话,难道还能是写给动物或植物的吗?那我就先说结果,再做解释吧:这句情话原本是写天鹅的,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相信大家都听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也有很多人经常借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港版《西游记》中,猪八戒因为陷入情网,曾多次吟诵“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词。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词的来龙去脉,更不知道这句词的原作者写这首词并不是为人而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全词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01 这首《摸鱼儿·雁丘词》的写作背景
那年,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在去并州应试的途中,遇到一个猎人。那人告诉元好问,他早上捕到一只大雁,把它打死了。这时候另一只大雁本可以逃出罗网,谁知它竟悲鸣着不肯离去,后来撞到地上自尽了。
猎人无意中道出的这个故事,不禁让元好问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提笔写下这首《摸鱼儿·雁丘词》。
在这首词中,元好问对大雁殉情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地描绘,再用充满悲剧色彩的环境描写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随的大雁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
其实,无论大雁,还是人类,对于自己的所爱,都会表现出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可贵的是作者小小年纪,能够从一个路人所讲的故事中领悟到“情”这个字的深刻含义,还能写出如此佳句,流传后世,其才情真是了不得。
02 元好问的另一个诗词创作故事
有一天,元好问在荷塘边散步,听到采莲女悦耳的歌声,他一时来了兴致,朝采莲的人招手。
他高声喊道:“是否有人愿意载我一程?”那些采莲女早已看到元好问,可是哄笑一声,然后离开了。没过多久,荷塘便又重新安静下来。
元好问感到非常困惑,那些采莲女为什么都离开了呢?这时,一位老者划着一叶小舟从岸边而来。
元好问赶忙上了老者的船,然后向老者询问,为什么这里的采莲女都躲着他,好像特别怕生的样子。那位老者告诉元好问,因为今年这里出了一件奇事,所以女子都有些避讳。
元好问很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一边欣赏荷花一边问其缘由。老者叹了口气说道:“这里溺死过人。”紧接着,又补充道,那溺死的是一对年轻男女。元好问心想,水里溺死人是常事,但同时溺死一男一女,其中定有什么故事。
老者告诉元好问,那是一对相爱的男女,但双方的家庭却不赞同。他们苦苦哀求后仍然遭到家里的反对,于是一起失踪了。他们的家人都以为他们私奔了,便请官府帮忙寻找,却没有找到。不久前,有一个采莲的人,在水里发现了他们。
看到老者脸上的惋惜之情,元好问的心情也沉重了起来。待到下船时,元好问将一首词留给那位老者,并请他记住这首词,让采莲女代唱,以此来表达他对那对痴情儿女的敬意。
老者笑了一笑,对元好问说:“请您放心,这首词叫‘摸鱼儿’,又名‘迈陂塘’,全词116字,老汉已一一记在心里,我这就唱一遍给你听。”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这首词被后人誉为《摸鱼儿·雁丘词》的姐妹篇。
03 这句情话让后人刻骨铭心,传颂至今
前面说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原本描写的是大雁之情。那么,为什么后来人们都认为是写给人的情话呢?
对照一下,我们就看出来了,现在人们传唱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两句诗并非原文,而是后人在传唱的时进行了修改。改动之后,上下句都是七个字,格式上对称,让人误以为是原来的诗句。
同时,后来了改动的版本,在下句中增添了“人”字,明确了诗句感叹的主体为人,意思就是“这世间的感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让人舍生忘死,海誓山盟。”这下子,就把这句情话赋予了人。
也许,世间真的有一种情,会让人生死相依。人类如此,动物如此,古今如此。要不然,为何这句情话会让后人刻骨铭心,传颂至今呢?“一悲一喜一枉然,一草一木一世界。一生浮华一生悲,一世浊梦一世泪。”那么,问世间,到底情为何物?竟能让人付之死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