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hú、gǔ)是一个汉字,笔画数为14画,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短尾,青黑色。
一、现代释意
1、鹘gǔ
(1)鸷鸟名。即隼[falcon]。部分隼属动物的旧称。
山上栖鹘。――宋·苏轼《石钟山记》
俊鹘抟水禽。――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山中栖鹘。
(2)又如:鹘雕(即斑鸠);鹘人(饲养猎鹰的人)。
2、鹘hú
(1)[方]∶淹[flood;submerge]
大家鹘得眼白,坐着喘息。――清·张南庄《何典》
(2)鹘仑吞枣
húlún-tūnzǎo鹘仑:同“囫囵”,整个的。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混或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今动不动便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宋·朱熹《答许顺之书》
二、古籍解释
《唐韵》《集韵》𠀤古忽切,音骨。《说文》鹘鵃也。《玉篇》班鸠也。《尔雅·释鸟》鶌鸠,鹘鵃。《注》似山雀而小,短尾,靑黑色,多声,江东呼为鹘鵃。《本草》鹘鵃,一名鹘嘲。北人呼为𪈭鷜鸟。《张衡·东京赋》鹘嘲春鸣。《正字通》鹘多义,冬撮鸟之盈握者,夜燠其爪掌,旦纵之。禽经曰:鹘不击胎。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鹘鵃氏司事也。
又舟名。《海物异名记》越人水战,舟名海鹘。急流浴浪不溺。
又《广韵》《集韵》𠀤戸八切,音滑。义同。
又《广韵》戸骨切《集韵》《韵会》《正韵》胡骨切,𠀤音搰。《广韵》鹘,鸟名。鹰属。
又回鹘。《唐书·回鹘传》元魏时号高车部,隋曰韦纥,亦曰回纥,德宗时请改为回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