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苏武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
苏武拄著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
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
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
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
于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
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度穷困。
3、闻一多
在西南联大时,闻一多虽然生活艰难,但从无怨言,也不去求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他有不少朋友在重庆做官,也都似真似假地对他表示过"关怀",但他从不显露自己的贫寒。
他一个年轻时代的朋友抗战前就混入官场,已经当到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要职,多次想拉闻一多去做官。
有一次,他因公到昆明,专门去看望闻一多。
眼见闻一多那清贫如洗的处境,他再次提出建议说:"何苦这样苦自己呢,至少也要去重庆休养一段时间,我负责接待。"
闻一多回答说:"论交情,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过去不分彼此,你来我往,也是常事。
你如不嫌弃简陋,我愿意留你小住,但你那儿我不能去!"
好友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得很简单:"你那儿和过去不一样了,那是衙门,那里有官气!"为了不沾这"官气",从此以后,闻一多毅然与这位好友断绝了来往。
4、马寅初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抗战期间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多次在公开演讲中指责孔祥熙大发国难财。
1940年他给陆军大学将官班讲抗战财政问题,他说: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全国上下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同德、共赴国难。
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现在是"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钱,"上等人"则既不出钱,又不出力,囤积居奇,发国难财。
还有一种"上上等人"依靠权势,利用国家经济机密从事外汇投机,大发超级国难财。
这种猪狗不如的"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之流......必须把孔祥熙、宋子文撤职,把他们不义的家财拿出来充作抗战经费。
马寅初连续发表文章与演讲,揭露 *** 的腐败,痛斥孔宋之流的 *** ,使 *** *** 大为头疼,也遭到很多权贵的忌恨。
一天,蒋介石召见重庆大学校长叶元龙,狠狠训斥他:"你真糊涂,怎么可以请马寅初当院长?你知道他在外边骂行政院长孔祥熙吗?他骂的话全是无稽之谈!他骂孔祥熙就是骂我。
"末了,蒋介石说:"下星期四你陪他到我这儿来,我要当面跟他谈谈。
他是长辈,又是同乡,总要以大局为重!"
校长怕碰钉子,让侄子去向马寅初转达蒋介石的意思。
马寅初一听,火冒三丈地说:"叫我去见他,我不去!让宪兵来陪我去吧! "
又说:"文职不去拜见军事长官,没有这个必要!见了面就要吵嘴,犯不着!再说,从前我给他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学生应当来看老师,哪有老师去看学生的道理!他如果有话说,就叫他来看我!"
蒋介石知道后很生气,又无计可施,只好对校长说:"我是想同他谈谈经济问题。
你回去告诉他,以后有时间,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但马寅初始终置之不理。
孔祥熙为了拉拢马寅初,想请他出任财政部长,也遭到他了的严词拒绝。
5、潘光旦
潘光旦1935年起兼任清华大学教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组织工作。
他工作认真负责,不徇私情。
有一次,安徽省主席刘振华想让他的两个儿子来清华旁听。
因他的要求有违清华校规,潘光旦回信婉言拒绝,信中说:" 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所以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
如果吧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