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制造了35岁就业门槛-知识大全-满米百科
> 知识大全 > 列表
是谁制造了35岁就业门槛
时间:2024-12-23 16:47:39
答案

把问题归结到“歧视”本质上就是转移矛盾,让过得不好的人觉得他过得不好只是因为社会需要被教育,并认可他的价值。意思是说他是有价值的,是社会没发现。今天五四青年节,又开始提#是谁制造了35岁就业门槛#这个年龄“歧视”问题。这个话题细细讲很有趣,体制内外有不同的生态,最后映射到房地产上就是我们的生活。

十年前舆论还没那么喜欢哄人的时候,做政策的专家很多都愿意自己出来给大家解惑。比较典型的是当时我国在做延迟退休政策的杨燕绥教授。民众有个误解,就是以为延迟退休比如延迟到65岁,就是让他在原有的岗位干到65岁,只是多干几年。杨教授就出来给大家解释,延迟退休只是晚领取退休金,你差不多到了50岁左右,企业觉得你能力衰退了,就会淘汰你。那接着你就很难在大龄的情况下找到原本的脑力劳动工作,就要去体力劳动赚钱。

原话就是:

“不是延迟退休年龄,而是延迟领取退休金。”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建议65岁领取退休金。记者问:“那50岁到65岁中间的这15年怎么办?”教授说: “男的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去给老人洗衣服,多好!”杨燕绥回应:“话是我讲的,四五十岁的人员洗衣服做园丁没有错,叫五六十岁的人去照顾七八十岁的人,这是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结果。”

年纪大了,你就要反过来要从脑力劳动转到体力劳动上去了。

但是我们民众的预期是不一样的。他们从大学里出来,多数都是经过了长期成功学的催化,相信自己工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年龄越大,工作经验越多,自己就越值钱。而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只在一些少数的职业,比如医生教师之类的行业才会发生。

多数行业都是越年轻,做得越好。年纪大了,能力衰退了,就要从好的位置上下来,把位置交给更合适的年轻人。

也就是说35岁现象其实就是个客观现实。它根本就没错。企业不会蠢到多花钱去雇佣年轻人,人家也不是因为“歧视”没有发现劳动者的价值。是劳动者要调整心态,接受自己随着年龄增加工作能力减退,没有脑力劳动位置的现实。

所以讨论年龄歧视本质就是对牛弹琴,只是牛不觉得自己是牛,反而觉得它是在弹琴的教育者。

那么体制内呢?

大多数的公务员都不可能混到处级退休。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上不去,体制会给他找一个相对合适的二线位置。公务员就是应该找年轻的,年轻人在一线筛选,能力强的人往上走,能力一般的到了年龄退居到相对轻松的二线,所以公务员35岁这个年龄限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舆论谈年龄歧视谈得多了,大家真相信这个限制是种歧视,反过来期待国家去带头解除“歧视”。

体制内和体制外不一样。体制内要温暖得多。所以有机会能考上公务员千万别放弃。

那么到房地产上是怎样的一个现象呢?

普通的劳动者误以为多数人的收入状态都是随着年龄逐渐上升,到了快退休的时候才会下降。所以他们来到大城市的时候会充满憧憬,觉得大城市是攒钱买房的地方。

但是现实是什么?

是他们的收入到了35岁左右不仅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进而导致他们到了大龄后被大城市挤出。像北京现在2300万人口上限,每年都有大量年轻人进入,那么谁在出去呢?

换到房地产市场也是这样。我们大城市里根本没有年轻人买不起房的问题。而是初次购房的人越来越年轻。多数人都无法靠劳动完成资本积累,而买房其实是年轻人拿着父母的钱支付首付购房。父母有钱就买得起,没钱就买不起。

其实这些社会现象都是相互作用相互体现的。是社会一直就这样,只是舆论误导了你,让你相信自己很优秀,理想都“本该实现”,怪只怪是社会“歧视”了你。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