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他认为自己一生讲学,只是在强调“致良知”三个字的重要性。这里的“良知”源于《孟子》中“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的说法,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对“良知”的解释与孟子相似。《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进一步解释了致知的概念,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就是将内在的良知推广至万事万物。这里的“良知”包含了道德意识与最高本体的概念,是人人具有的内在力量。通过“致良知”,实现自觉与知行合一的过程。这里的“致”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认知,更包含了实践与客观实际的行动。把握良知这个根本,加以推导,是王阳明教育学生的方法。有人质疑知行合一的命题,王阳明强调,“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关键在于心诚志坚,人是可以成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