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福报是我们所有一切众生所希求的!
智慧:通达一切现象的本质。本质是涵盖一切现象的集合体,也即站在全面角度上!
我们凡夫没有智慧,是因为被表面现象迷惑,站到了片面的角度上!
按照片面思想去行事,得到的必定是有局限性的结果。
比如当代科学家开始质疑:当时震惊整个世界的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即万有引力定律。存在局限性!
局限性,说明在某个范围或某些条件之内可行!
如果超出此范围或有一个条件不具足,则带来巨大的风险!
然而范围与条件没有固定的,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我们的人生充满了风险!
于是有人发出了,人生如赌局之感慨!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智慧——得不到全面!
福报:健康长寿,生产生活所需的财产物资充足!
与福报相对的即是恶报!
恶报:疾病、灾难、贫穷、战争等等烦恼!
古人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我们这个世间人,没有人得到圆满的福报,即不夹杂任何恶报的福报!
所得到的都是夹杂着各种恶报!
其根本原因:片面思想!
片面条件具足时享福,片面条件一旦发生变化,立马带来烦恼!
然而条件时刻在变!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不变的!
所以我们在痛苦与幸福之见轮回!
但是幸福往往是很短暂的,也就是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如何能得到智慧与福报!
也就是说如何能站到全面角度上,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而离开片面角度!
这个世间能做到吗?有这样的人吗?
可以肯定的回答:有!
此人就是佛陀!
佛陀是梵文音译!
意思是:圆满觉悟的人!即通达一切现象的本质!站到全面角度上的人!
而我们凡夫正好相反:是完全迷惑的人!即不能通达一切现象的本质!停留在表面上!站在片面角度上!
下面是佛陀的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尊者,代我们广大片面众生,恭敬的向佛请教的问题!
此问题便是:如何能站到全面角度上,而不被片面迷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解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浅解】如同佛说的一样,我听到的。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阿难是佛陀的大弟子之一。过目不忘,记忆力超群。佛陀圆寂后,为了让佛陀讲述的经典能利益后人。于是集结经典。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智慧之经——佛经!
一时,为什么不把时间具体化?原因是本经是佛陀说的一切现象的本质!本质是永恒不变,不随时间变化的!是全面涵盖一切现象的整体!所以用一时!如果不是本质,而是站在片面的角度上说的!那片面会有局限性,有时效性!必须标注时间!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陀49年间的教化工作,大部分在舍卫国完成。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也是佛陀的弟子。该国有位乐善好施的长者,经常接济鳏寡孤独,因此人称“给孤独长者”。他对佛陀有着虔诚的信仰,为请求佛陀来波斯匿城讲法,打算盖一个讲堂。城中最好的地皮,是祗陀太子的。太子不想出售,却又不愿撕破面子,于是婉言说“如果你能将用黄金打成的叶子,铺满八十顷的地,我便卖给你。”于是给孤独长者倾家荡产换来金叶子,一片片铺地。铺到还剩一小块地方时,金尽财竭。当太子得知长者此举乃是为了供养佛陀时,深受感动,于是对长者说:“你不要铺了,我们两人共同建造吧。”因此,这个讲堂叫“祗树给孤独园”。这个园林是佛的大本营之一,佛陀经常在此说法。
与大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聚在一起!
这时,到了世尊吃饭的时候!世尊:佛的别称!十方三世中最值得尊敬的人,因为此人通达一切现象的本质!听此人的教导,将消除心中所有的迷惑!立马得到真实的受用!
世尊穿上袈裟,托着饭钵,去舍卫大城化缘。到达城中,不分贫富,不论任何条件一律平等的挨家挨户去化。化完以后,回到出发地。吃完饭,收起袈裟与饭钵。洗洗脚,开始静坐!
佛是站在全面的角度上的人,所以佛的言语行持都是智慧。我们凡夫看不出来!
须菩提尊者看出来了,这就有了以下的发问?
【经文】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浅解】这时,长老须菩提尊者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而向佛直白:“难得!世尊!如来,如同圆满智慧应化的来者。善于巧妙的保护诸菩萨的心。菩萨,即将达到全面的人。善于巧妙的嘱咐提示菩萨。
世尊!无私行善的男人或女人,要站在全面角度上!即用全心,用真心!应如何站,如何离开片面的现象,不被迷惑?”
【经文】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浅解】佛说:“很好,很好!须菩提!如同你所说:如来善于巧妙的保护诸菩萨的心,善于巧妙的嘱咐提示诸菩萨。你当下认真听。为你解说:无私奉献的男人或女人。要站在全面的角度上,应如同佛一样站,如同佛一样离开片面的现象,不被迷惑!”
【经文】「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浅解】“明白了,世尊!与会的大众中还有愿意听的,欢喜听的,欲望要听的,已经得到全面,想得佛印证的。请共同开示吧!”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浅解】佛告诉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同佛离开片面的现象,不被迷惑!
所有一切现象之类:
1.卵生的:鸡、鸭、鱼、青蛙、乌龟、蝴蝶等等。
2.胎生的:蝙蝠、海豹、海狗、海豚、狒狒、穿山甲、狐獴、食蚁兽、海獭、人等等。
3.湿生的:陆生的真涡虫、蚯蚓、陆生医蛭类、蜗牛、蛞蝓、团子虫、鼠妇和两栖类等。呼吸空气的动物,生活在陆上高度潮湿的环境里,皮肤湿润,保护结构不完善,体内水分易于蒸发。白天生活在洞穴中、木石下、堆积的落叶中,只在夜间湿度较高和下雨时外出活动。但也有皮肤能分泌粘液,和以壳覆被软体的,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化生的:没有经过死亡,直接变成另一个形态的!比如化蝶,蛆变成苍蝇,等等!
5.有色的:有形体的!
6.没有形体的:空气、电磁波、思想、味道等等。
7.有想的:能思考的,比如人,动物。
8.无想的:植物、矿物等等。
9.非有想,非无想:境界很高的人。
以上所有都是六根所现的相!
即看到的色相,听到的声相,闻到的气味相,尝到的味道相,摸到的触相,想到的相!
六根就是心!
也就是心中所现的一切相!
我全部把他们集中起来,这个不漏掉任何一个现象的集合体,就是全部的心了,就是全面角度了!就是佛说的无余涅槃!
用这颗心,即站在全面角度上,就不会被片面现象迷惑了!
如此方法来消除片面现象的迷惑!但需要集中的现象,太多了,无量无边!
实际上根本无法集中!
为什么?
因为所有这些现象,都是这个集合体里面的!也就是所有现象都是心中相!
如果不离开心中!是不会看到全面的!
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全面真面目,只缘身在全面中!
不识真心真面目,只缘迷在真心中!
不识真心真面目,只缘身在真心中!
不识真心真面目,只缘心在真心中!
所以, 然而我们怎么见真心?怎样站在全面角度上?
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离开真心中的身或心!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四相中,我相是根本!即以我为中心!自私!
所以学佛,首先要无私!否则不得受用!因为山中见山!心中见心!见到的只能是片面的!
在真心【中】见,即站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上见,是见不到的!
只有离开真心【中】,就是真心了!
即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真心了!就成佛了!
就两种:【圆满的真心】与【真心中,即片面】
也就是说,不是在心中就是在心上!
不是在心上,就是在心中!
不是在全面,就是在片面!
不是在片面,就是在全面!
不是凡夫,就是佛!
不是佛,就是凡夫!
心中即是心上!
片面即是全面中!
凡夫即是佛!
其实本来就在圆满的真心中!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然而我们迷惑于心中相,而生活在了心【中】!不能得到圆满的真心!即成了凡夫!
所以佛与凡夫就在一念之间!
一念取心中相,心中念,心中想,心中猜,心中认为,心中推测,喜怒哀乐,贪嗔痴,五蕴等等即是凡夫!
一念离一切相,即是佛!
如何一念离一切相?
最简单的方法:一念阿弥陀佛,即是佛了!
如果一念不是阿弥陀佛,则是自私!是凡夫!
念佛,念佛,念念佛!
每个心念都是佛!
一句佛号,行住坐卧,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不令间断!
阿弥陀佛
【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浅解】综上所述,须菩提!菩萨站在全面角度上,即用真心!
应该离开全面内,即集合体内,即真心中,所有的现象!而行于利益全局!
所谓离开色相,离开声相,气味相,味道相,感觉相,想到的相。即六根能现的所有相!
也就是心中所有相!
去利益全局!利益整个心!利益真正的自己!由此可知:真心中的那个身相不是真正的自己!
须菩提!菩萨应如此利益全面,离开现象!
为什么?
如果菩萨离开现象,而利益全面!
其福报不可想象与计量!
为什么不可想象与计量!
因为想象到的,还是心中相!
可计量的,还是心中相!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浅解】“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东方虚空可想象与计量吗?”
【经文】「不也,世尊!」
【浅解】“不能,世尊!”
【经文】「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浅解】“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想象与计量吗?”
【经文】「不也,世尊!」
【浅解】“不能,世尊!”
【经文】「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浅解】“须菩提!菩萨离开现象,而利益全面。所得福报也和虚空一样不可想象与计量。须菩提!菩萨只能按此教站。”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浅解】“须菩提!你以为如何?能以身相见如来吗?”
【经文】「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浅解】“不能,世尊!不能以身相得见如来。为什么?如来所说的身相,即离开我人众生寿者相后,所说的身相。即站在全面角度上,所说的身相!”
比如我们开车行驶在马路上,马路上无任何行人与车辆!
我们开车时,看到的路况!与车载导航看到的路况!有什么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见片面,旁观者见全面!
【经文】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浅解】佛告诉须菩提:“凡是相中看相,都是片面的,局限性的。如果见诸相,是离开我人众生寿者相后,则见真如本来!即离相看相,离开庐山,看庐山!”
【经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浅解】佛告诉须菩提:“世尊!能有众生,听到如同全面角度,而说出的章句,让人生真实的信心吗?”
此段经文,说明了佛大慈大悲!告诉我们,虽然智慧虽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说!不是能说的人,我们就应该相信!应该相信哪种人呢?继续看!
【经文】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浅解】佛告诉须菩提:“不当作全面说,如来圆寂后,后五百年。有保持离开我人众生寿者,而利益全面的人。说这些章句中能让人生信心。以此为真实的全面。应当知道此人不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处打下的圆满善根基。已经在无量千万佛处打下的圆满善根基。听此章句。乃至一念生纯信的。须菩提!如来的智慧加持下,使得这些众生得如同全面的无量福报。为什么?是这些众生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变化相。”
【经文】「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浅解】“没有全面的相,也没有:离开相后看到的全面相。即离开庐山,看到的真面目!为什么?是这些众生如果心求相,必定是站在了我人众生寿者的片面角度上了。”
【经文】「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浅解】“如果求全面相,必定是全面中求全面,心中求心,山中看山!为什么?如果【求】离开相后看到的全面相,也站在我人众生寿者的角度上了。根本原因故:
不应该求全面相!这是我们学佛人常范的错误:相上求见性!说白了是心中求心,山中求山,全面中求全面罢了!
不应该【求】离开片面相后,看到的全面相!
其实我们本来就在全面角度上,就在集合体上,就在真心上!我们凡夫为什么得不到全面角度,得不到真心!
只不过是迷惑在了,全面之中的片面!集合体中的现象!真心中的相!
而失去了全面角度,失去了真心!
这就是佛在大乘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离开片面,就是全面了!不用再求一个全面!
那是心外求心!心外无心!
以全面义理的缘故,以真心的缘故!
如来常说:
你们这些修行者,知道我说的全面,就好比度你们离开片面的迷岸,到达全面的悟岸的竹筏!
竹筏是虚构!即所有一切现象的集合体!即涅槃!是用来帮助你们离开迷惑的!
也就是说竹筏比喻全面!
说白了,如来所说的全面也是比喻全面!
实际上全面是说不出来的,因为一旦说出来,必定是全面中!即心中!即集合体中!则必定是片面,是现象,是相!
所以只要离开了迷惑,就开悟了!
只要离开了片面,就是全面角度了!
不需要另外再求一个全面相!
所以竹筏都应该舍弃,更何况离开迷惑后,看到的全面相了!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浅解】“须菩提!你以为如何?如来得到全面了吗?如来说站到全面角度上了吗?”
【经文】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浅解】须菩提说:“按我解佛所说义理:无法确定而确定的全面叫全面角度!无法确定而确定的全面,如来可说。为什么?如来所说全面,全不可求,不可说,离相,离离相。所以者何?一切贤者与圣者的,皆以:无,为全面。才有了差别!
贤者为了全面而无所住!即离开全面中!
圣者以无所住,即离开全面中,作为全面!也就是六祖慧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拿念佛做比喻:
全心于一念!
一念阿弥陀佛,即是离一切相!即是离开片面,离开心中!
一念不是阿弥陀佛,即是我,自私自利!
念念佛,即成佛!
贤者为了念念佛,而无杂念!
圣者以无杂念,作为念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