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供关于贾谊的古文、诗词
【关于贾谊的古文】有很多,最出名的莫过于苏轼的《贾谊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关于贾谊的诗词】:1、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唐·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全诗如下: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2、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唐·白居易《不准拟》全诗如下: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
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
3、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唐·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全诗如下: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4、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唐·李白《田园言怀》全诗如下: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5、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唐·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全诗如下: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
赋家达者无过此,翰苑今朝是独游。立被御炉烟气逼,吟经栈阁雨声秋。
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6、洛阳贾谊自无命,少陵杜甫兼有文。
——唐·罗隐《湘南春日怀古》全诗如下:晴江春暖兰蕙薰,凫鹥苒苒鸥著群。洛阳贾谊自无命,少陵杜甫兼有文。
空阔远帆遮落日,苍茫野树碍归云。松醪酒好昭潭静,闲过中流一吊君。
7、昨夜与君思贾谊,长沙犹在洞庭南。——唐·张祜《赠李修源》全诗如下:岳阳新尉晓衙参,却是傍人意未甘。
昨夜与君思贾谊,长沙犹在洞庭南。8、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唐·雍裕之《听弹沈湘》全诗如下: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9、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唐·白居易《不准拟》全诗如下:林间曲径掩衡茅,绕屋青青翡翠梢。
一枕秋声鸾舞月,半窗云影鹤归巢。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10、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唐·牟融《题赵支》全诗如下:林间曲径掩衡茅,绕屋青青翡翠梢。一枕秋声鸾舞月,半窗云影鹤归巢。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11、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唐·李嘉佑《裴侍御见赠斑竹杖》全诗如下:骚人夸竹杖,赠我意何深。
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愿持终白首,谁道贵黄金。
他日归愚谷,偏宜绿绮琴。12、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唐·刘禹锡《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全诗如下: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13、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唐·白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全诗如下: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4、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毛泽。
2. 文言文《张克戬抗金明节》的翻译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都想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底,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直,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3. 贾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贾 jià
详细字义
〈名〉
1. 通“价”。价格,价值 [price]
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求善贾而沽诸?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孟子·滕文公上》
有者,半贾而卖。——晁错《论贵粟疏》
求食者皆多人所共得利之事,以作此鬻卖于市,得价以归,乃得食焉。——《论衡·刺孟》
而贾咸贵。——《汉书·宣帝纪》
问君贾几何?——《汉书·杨朴传》
2. 另见 gǔ;jiǎ
4. 贾在文言文阅读中有哪些意思
jià
①同“价”,价格;价钱。《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②同“价”。钱;本钱。《记王忠肃公翱事》:“如有营,予佐尔贾。”
gǔ
①卖;出售。《汉书·宁成传》:“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
②买;买进。《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岁贾马。”
③泛指做买卖;经商。《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财善贾。”
④商人。《齐桓晋文之事》:“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⑤招引;招致。《中山狼传》:“今老矣,不能敛华就实,贾老圃怒。”
jiǎ
姓。
【辨】贾,商。“商”本指运货贩卖,“贾”本指囤积营利,即所谓“行商坐贾”。
jingrui haining
5.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一、南宋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1、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2、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二、战国韩非子《曾子杀彘》1、原文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三、南宋刘义庆《急不相弃》 1、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2、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四、明代刘基《济阳之贾》1、原文 济阳之贾人,渡河南亡其舟,栖于浮直之上,号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淦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淦者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日:“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日:“盍救诸?”渔者日:“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2、译文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他们站在旁边袖手旁观,商人淹死了。
五、南宋范晔《范式字巨卿》1、原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2、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
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成为众多求学者之一,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
后来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
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
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6. 古文寻求答案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
B(阴:暗地里、暗中) . 11.A(②陈述克戬从弟;④百姓为之感动;⑥为后人敬重、景仰.排除这三项) 12.C(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四.(24分) 13.(1)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再、修怨、黜) (3分) (2)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帅、却、讫) (3分) (3)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家人)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度、草、缒、抵) (4分) 14.(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7. 贾黄中传的文言文翻译
贾黄中字娲民,是沧州南皮人,唐朝宰相贾耽的四世孙。父亲贾玭,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士大夫的子弟前来求见,他必定谆谆教诲。
贾黄中年幼时就很聪明,刚刚五岁,贾玭就每天早晨让他端正地站着,然后展开书卷,量取与他的身高一样长的篇幅,称这是“等身书”,督促他在一天之内诵读完。(贾黄中)六岁参加童子科考试,七岁能写文章,遇到事物就能赋诗吟咏。父亲常让他只以蔬菜为食,说:“等你以后学业有成,才能吃肉。” (贾黄中)十五岁考中了进士,被授为校书郎和集贤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朝廷任命黄中做采访使,贾黄中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表,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买米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他还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
太宗即位,(贾黄中)升为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任升州知州。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域内治理得很好。一天,(贾黄中)巡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查,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告诉皇上这件事。皇上看了表章后对侍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赏赐他钱三十万。
贾黄中一向看重吕端的为人,恰好吕端要出京镇守襄阳,贾黄中向皇上极力推荐(吕端),于是吕端留在朝中担任枢密直学士,后任参知政事。当世有能文有德的贤士,多是贾黄中推荐的,然而他未曾说过,人们并不知道这些事。但是(贾黄中)为人太过小心谨慎,中书省的政事常拖延得不得解决。
8. 贾的姓氏古文念什么
贾在姓氏里念jiǎ
[名人]:
贾让,西汉著名水利家。
贾逵(30-101)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
贾宪,北宋著名数学家,主要成就是“贾宪三角”、“增乘开方法”。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贾平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在古文中一般念GU
2、贾 [gǔ]〈动〉(形声。本义:做买卖)贾,市也。——《说文》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乐府诗集·孤儿行》鄙谚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又如:贾资(做买卖的资金);贾道(做买卖之道);贾贸(买卖;交易);贾贷(买卖)
9. 高中文言文 《宋史·贾易传》
《宋史·贾易传》
贾易,字明叔,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易不忍使一钱,每浃旬,辄复归之。年逾冠,中进士甲科,调常州司法参军。自以儒者不闲法令,岁议狱,唯求合于人情,曰:“人情所在,法亦在焉。”讫去,郡中称平。
元祐初,为太常丞、兵部员外郎,迁左司谏。论吕陶不争张舜民事,与陶交攻,遂劾陶党附苏轼兄弟,并及文彦博、范纯仁。宣仁后怒其讦,欲谪之,吕公著救之力,出知怀州。御史言其谢表文过,徙广德军。元祐二年,提点江东刑狱,召拜殿中侍御史。遂疏彦博至和建储之议为不然,宣仁后命付史馆,彦博不自安,竟解平章重事而去。苏辙为中丞,易引前嫌求避,改度支员外郎,孙升以为左迁。又改国子司业,不拜,提点淮东刑狱。复入,为侍御史。上书言:
天下大势可畏者五:一曰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故人主聪明壅蔽,下情不得上达;邪正无别,而君子之道日消,小人之党日进。二曰政事苟且,而官人不任其责。故治道不成,万事隳废,恶吏市奸而自得,良民受弊而无告;愁叹不平之气,充溢宇宙,以干阴阳之和。三曰经费不充,而生财不得其道。故公私困弊,无及时预备之计,衣食之源日蹙;无事之时尚犹有患,不幸仓卒多事,则狼狈穷迫而祸败至矣。四曰人材废阙,而教养不以其方。故士君子无可用之实,而愚不肖充牣于朝;污合苟容之俗滋长,背上欺君之风益扇,士气浸弱,将谁与立太平之基。五曰刑赏失中,而人心不知所向。故以非为是,以黑为白,更相欺惑,以罔其上;爵之以高禄而不加劝,僇之以显罚而不加惧,徼利苟免之奸,冒货犯义之俗,将何所不有。
今二圣焦劳念治,而天下之势乃如此,任事者不可以不忧。是犹寝于积薪之上,火未及然,而自以为安,可不畏乎?然则欲知毁誉真伪之情,则莫若明目达聪,使下无壅蔽之患。欲官人皆任其责,则莫若询事考言,循名责实。欲生财不逆其道,则莫若敦本业而抑末作,崇俭约而戒奢僭。欲教养必以其方,则莫若广详延之路,厉廉耻之节,使公卿大臣各举所知,召对延问,以观其能否,善者用之,不善者罢之。欲人心皆知所向,则莫若赏以劝善,刑以惩恶,不以亲疏贵贱为之轻重。 *** 志一定,而放僻邪侈不为矣。其言虽颇切直,然皆老生常谈,志于抵厄时事,无他奇画。
苏轼守杭,诉浙西灾潦甚苦。易率其僚杨畏、安鼎论轼姑息邀誉,眩惑朝听,乞加考实。诏下,给事中范祖禹封还之,以谓正宜阔略不问,以活百姓。易遂言:“轼顷在扬州题诗,以奉先帝遗诏为‘闻好语’;草《吕大防制》云‘民亦劳止’,引周厉王诗以比熙宁、元丰之政。弟辙蚤应制科试,文缪不应格,幸而滥进,与轼昔皆诽怨先帝,无人臣礼。至指李林甫、杨国忠为喻。”议者由是薄易,出知宣州。除京西转运副使,徙苏州、徐州,加直秘阁。元符中,累谪保静军行军司马,邵州安置。
徽宗立,召为太常少卿,进右谏议大夫。陈次升论其为曾布客,改权刑部侍郎,历工部、吏部,未满岁为真。以宝文阁待制知邓州,寻入党籍。卒,年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