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生活常识-满米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
时间:2024-12-23 16:44:28
答案

  以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人”为切入点,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和时代所呼唤的人文精神, 体现了“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新理念。“生本教育”是一个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是开发学生潜能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强调由传统的“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教学改革,在广东等省、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了为时十余年的跟踪式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中,通过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来完成审美过程。我校进行“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音乐教师,在新课改的浪潮起起伏伏中,曾经欣喜过,也迷茫过,如今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豁然开朗,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的重要价值是审美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主动的去体验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感受音乐的美。在音乐课堂教学探索“生本教育”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生本,让音乐课堂充满愉悦和美。

  “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快乐地自主学习。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过程中学习音乐,用多彩的音乐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步入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是音乐教育的最高目标。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让学生在优美流畅的演唱和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结构的布局等,感受到音乐所抒发美好的情感,从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中领悟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艺术和美。在《认识打击乐器》这节课中,我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形成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节音乐课我首先请同学们边动手敲、边动耳听、边动脑想,看看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都能发出那些不同的声音?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用各种办法去尝试、去分析、去记忆那些声音,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乐器发声的特点进行分类,同学们在闹中有序地尝试着、愉悦着、想象着、配合着,高兴的根据声音和乐器制作的材质分好了类别,老师引导着学生为分好类别的乐器起了名字:木质类、皮革类、金属类等。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设计分配下,同学们愉快兴奋地奏起手中的打击乐器为《雷鸣电闪波尔卡》伴奏。追求快乐和愉悦是生命的本真表现,音乐教学中的愉悦性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恰恰是音乐教学的这种愉悦性,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心灵,自始至终充满着激情,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学生充分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二、生本,让音乐课堂师生共同享受和谐氛围。

  和谐,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和谐课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让每个学生平等地、主动地、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得到愉悦、享受,是构筑和谐音乐课堂的核心。“生本教育”提倡的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以承认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为前提。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倡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里传统意义的教师角色已经改变,按照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的说法:“教师仅仅扮演着一种指导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师生关系是一种真诚的、信赖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可以营造出和谐、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和轻松的氛围。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他们对音乐爱学、想学、乐学,最终达到会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作式自主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没有合作,音乐就不能产生和存在。在学习过程中,音乐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释放,不但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融入了集体,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经常重新审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在相互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在合作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在课堂上发现很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和潜力,通过听听、唱唱、奏奏、演演,让学生自悟自得,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加了情感交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所提倡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思想。

 三、生本,让音乐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注重情感体验。

  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会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的意义。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探索的巨大源泉。 “引生活于音乐,融音乐于生活”能更好地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以至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个人都有很深的体会。音乐课程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的音乐学习,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音乐方式表达了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综合创作课――《音乐在我身边》课堂教学中,我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日常生活与音乐有关的音响资料和图片资料,让同学们在课堂踊跃的展示和体会“音乐在我身边”这一主题。学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有闹钟的音乐录音、有音乐会的海报等等。这一活动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真正地使学生广泛参与、体验、感受各种生活中的音乐,进而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发展自我的个性,珍视生活、热爱生活。在表演和创作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创编了以校园和日常生活为内容的音乐小品,再配上自己喜爱的、自己认为适合的音乐,有滋有味地进行表演。通过亲身的体验,丰富的想象,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巨大魅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发于心,故能动心。在音乐课堂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重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达到那种动人心魄、强烈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 音乐新课程改革重视音乐感受和情感体验,把它看作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音乐是听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受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在《迷人的晨曲》这节欣赏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去聆听音乐,通过聆听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如导入新课时,我播放《苗岭的早晨》引子部分,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从音乐的旋律,小提琴的摸拟性演奏的音色中,仿佛听到小鸟的歌声、闻到清新的空气、看到晨曦中的太阳等等,这些都是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体验音乐后获得的美感。在欣赏格里格作曲的《培尔•金特》组曲《朝景》时,让学生聆听音乐并通过音色、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分析音乐如何表现海上冉冉升起的旭日。学生非常投入地去聆听和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意境,被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染着。音乐是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的艺术,当学生陶醉在优美迷人的纯音乐中,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是深刻的,是净化的,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升华的,是美好的……

 四、生本,让音乐课堂尊重生命体验,彰显生命的力量。

 “生本教育”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生本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提升生命,它强调对学生生命力量的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教育最终归结到学生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所有教育的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过程,还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体验的过程。音乐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语言,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音乐一样超越时空,沟通生命信息。音乐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最能反映人的生命本质,成为人类生活最直接的感受形式和最真实的感性要求。宇宙无限,生命变幻无穷,音乐课堂只有与波云诡、流光溢彩的生活长河连通起来,才会波澜迭起、浮光跃金。音乐教师带领学生领略生命的珍贵与美好,培养美的心灵,敬畏生命的伟大,通过音乐让生命呈现出更加健康的轨迹。如我在给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在《迷人的晨曲》欣赏课中,学生在美妙动听的描绘早晨的音乐中,体验到生命的美好, 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生本教育”相信生命,音乐课程应在教学中体现生命的特征,唤醒生命意识,激发生命情感,尊重生命存在。“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新课改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生本教育”依靠学生和依托生命的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憧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一切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在“生本教育”理念中,教师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模式起到关键作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现代化社会舆论评价和择才方式的要求。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