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历史资料-百科知识-满米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七子之歌的历史资料
时间:2024-12-23 16:15:50
答案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歌·澳门》。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2000年代初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郑成功》,亦选用了此组诗《七子之歌·台湾》,作剧集之片尾曲。

《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全文共七首,象征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岛、大连。我们常听的《七子之歌·澳门》,仅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

《七子之歌》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赛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憎恶。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表》《陈情表》时,故未有如是谨悄之感动也。”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

祖国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闻一多之子说:“愿父亲九泉下有知,与我们同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闻一多《七子之歌·诗序》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