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号是数学中用来表示数值之间大小关系的独特符号,主要包括“≠”(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大于或等于)以及“≤”(小于或等于)。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次在著作中采用“>>”和“<”表示大小关系,尽管这些符号起初并未立即普及。而法国数学家日纳尔在629年的教程中则分别用“AffB”和“BξA”来表示A大于B和B小于A。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逐渐成为标准符号,用于明确表示大于和小于的关系。同时,“≠”被用来否定两个量的相等关系。在处理不等式时,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乘以或除以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乘以或除以负数则改变方向;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保持不变。
输入这些符号的方法也很方便,例如,使用Alt键和小键盘输入“41433”可以得到“≠”,而在智能ABC输入法中,输入“V1”后翻到第6页,第三个选项就是“≠”。搜狗输入法则可以通过输入“budengyu”并选择第五个结果来获取不等号。这些符号在数学运算和表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