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知识大全-满米百科
> 知识大全 > 列表
做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时间:2024-12-23 15:10:08
答案

从小看别人的故事,我们总会觉得要每天充满激情才是干一件事的样子。

经过越来越多的事之后,我才知道,生活大多数时候是平淡的,或者是伴随负面能量的。

真正能够做成的事情,不是你得有激情才去做,而是在那些平淡中,在负面能量的状态中,仍然还是会去努力。

甚至于说,许多时候,能干成一件事,是在惨淋淋之中,克服了海量的负面情绪才做成的,完全不是那种充满激情的模样。

因为,这种“充满激情的做事、做充满激情的事”,这可能只是臆想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多数时候,它并不能完全的描述一个人在做事的客观状态,即便那人在做的正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通常一个人做一件事,会经历一个怎样的状态?

1

先从一个问题问起:

当我们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会预先想过,在我们做那件事情的时候,是可能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的?

不不不,我们绝少会这样想。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想要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怀揣着的几乎全是对那件事美好想象——这是对美好的希冀和愿望,才促使我们开展行动的。

公众号后台有位姑娘叫小芳,她很烦恼:

……很多领域,在不了解之前,你所畅想的喜欢和你真正去做之后的枯燥乏味真真是两回事……今天进了夏令营以后发现我对这件事从一开始的激动走向了乏味和排斥……

老实讲,在真正展开行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负面情绪,有时甚至是大量的负面情绪,这几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无论你所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负面情绪。

可以说,负面情绪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所会产生的必要代价。

2

在我看来,一个人能够把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做成功,这个成功一定包含两个方面:

一,成功地克服了事件本身的难度。

二,成功地应对了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

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而暗线时常被我们所忽略。

所以,什么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所谓“自己喜欢做的事”之前,如果一味的把“自己喜欢做的事”理解成是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估计你会大失所望的——抱着这种期待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估计你永远都不会找得到那件完全符合你心意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会经历如同你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样的情绪和痛苦——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那其中所承受的痛苦和难受,是你所愿意去承受的。

前面的小芳,她说自己挑了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尝试,但是“当我开始干一段时间后,我都开始觉得枯燥”,好像她已经“把喜欢的都尝试完了”,“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尝试的了”。

哎,尽管我相信小芳是个聪明姑娘,但我觉得她应该没有听过哲学家黑格尔老师的“正反合三段论”,也叫“正反合辩证法”。

所谓“正反合”,说的就是人对事物的感受往往会经历“正”、“反”、“合”三重境界。

我一个朋友,她说想要离职。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当初你可是卯足了劲儿去的那个企业啊。

她说她厌烦了,她也不好意思说当初她想去的那个企业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因此产生失望。

好了,有例子了,我们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正反合”。

彼时,我那朋友使足了挤奶之劲——这是形容词,不是说她真的挤着奶去的——获得公司聘用的那一刻,终于做了心意的工作,她感受是幸福的,这是“正”。

此时,我那朋友干了一年,厌倦了,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动摇,想要跳槽,这个状态是“反”。

当然,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哪怕她真的跳槽了,她照样还是会再经历一遍前两个阶段的感受。

黑格尔老师的“正反合三段论”是能够描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对事的感受的变化状态的,不信你再看看恋爱,恋爱中你对对方的印象就是一次典型的正反合。

3,

当然,还没有讲“合”。

相对来说,人们做事往往更多的是经历前两个阶段多一些,先是因为有“正”的感受,接着又一次次因为“反”而选择中断。

中断干嘛?他们要去寻找下一个能带来“正”的感受的事物。

老实讲,一直是因为“反”的阶段而中断的话,格局就小了…….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就永远地在“正”和“反”之间轮回。

而频繁在“正”和“反”之间轮回,是很难形成什么客观积累的,也就是说,这样是没出息的,干不成什么大事的。

但凡能够成点儿事的,都需要熬过“反”的阶段,来到最后的“合”的境界。

比如一对恋人过了幸福阶段之后,或早或晚的会来到矛盾期,这时候就要选择是否磨合。

相互磨合调整个三五年之后,他们或许就能进入一个和谐的状态,这就是“合”。

做任何事情,也都是一样的。

喜欢的事情,也会经历同样的“正反合”。

就像我自己的写作,目前基本上已经来到了一个勉强的“合”的阶段,但你要知道,尽管我一开始也是喜欢写作这件事的,可其中有也有过许多痛苦和煎熬,那些断更几个月的日子就是我的间歇性痛苦的最好明证……我现在的出现,是说明我真的走过来了。

还是说回前面的那句话:

什么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所谓“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不是说做喜欢的事情不会有痛苦——很多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痛苦,甚至会比做那些讨厌的事情的痛苦更甚。

而是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的那些痛苦,我愿意去承受。

4,

小芳接着问了,既然无论做喜欢的事情还是做不喜欢的事情,都会有痛苦,都会产生负面情绪,有没有办法可以减少这些痛苦的出现呢?

小芳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个名词,叫做“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接下来我们要说说,什么是完全的乐观主义者和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5,

不考虑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负面因素,这就是完全的乐观主义者。

由于事先没有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因素有过防备,所以完全的乐观主义者更容易遭受到预期不如想象的打击。

比如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这可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该有的样子。

因而他们会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会产生自我怀疑,会打退堂鼓。

并且,也更难以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因为要从这些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就需要克服一个有关于负面情绪的悖论:你想真正消除它,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它。

但完全的乐观主义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去拒绝接纳负面情绪本身。

他们第一时间是拒绝接受,“这不是他们想象中该出现的东西!”

而又因为负面情绪确实存在,所以拒绝不得的他们,会选择第二个反应,逃避。

得在一阵痛苦和内耗之后,在逃无可逃的情况下,他们才去正视问题。

我说句实话,那些去做事之后,发现事情本身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从而陷入到负面情绪以及自我怀疑中的人……绝大多数都属于完全的乐观主义者。

至少,公众号后台来问我问题的,95%都属于这一类。

前面说的,不考虑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因素,这叫“不知事”,不了解一件事的发展规律,因而不能发展出对事件的合理预期,或者也可以叫做“不知彼”。

对应的,完全的乐观主义者还有一个缺点,叫做“不知己”,或者也叫“不自知”。

“不知事”和“不自知”,容易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叫做不能正确归因,这也是会使他们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最根本原因。

举例子,依然是小芳,小芳想去做某件事,希望事情顺利如同想象。

由于她的不知事,做事中间出现了一些不合想象的误差,她都会容易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而造成的。

但真的是她造成的吗?很有可能不是,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她的自责就是一次错误的自我归因。

而完全的乐观主义者对自己也往往是过于乐观的,总觉得自己挺好的——这是不自知造成的。

于是做事过程中遇到坎坷遇到不合想象的地方,就容易把他们潜意识的分裂给暴露出来:一方面觉得自己很完美,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够好。

或许在做事之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遇到挫折之后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所以自己到底是好或者不是好?是行还是不行?自己是有用还是没用?我能做好吗?

这些问题都会在他们的脑中萦绕,是的,这就是他们所陷入的自我怀疑。

这种内耗会消耗掉他们大量的能量。

6,

那些成熟的人,有过阅历之后,他们一般会选择让自己做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一方面他们力求知事,他们能够考虑到未来的负面因素,考虑有可能要付出的代价,甚至对最坏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防备,这就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另一方面他们力求做到自知,他们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他们会承认是一个会害怕失败的普通人,是一个知道做了事情之后要承受痛苦甚至迷茫的人,知道自己是有缺点弱点的人……

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想象成理想体,而是接受自己的局限和不完满,这是对自己合理预期的基础。

有了这些认知之后,他们才会选择行动。

相对而言,一个自知和知事的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会更加坚韧。

7

全文精要总结:做任何事情,无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需要去历经黑格尔老师的“正反合”三重境界,只觉得做喜欢的事情就都是摒除痛苦的,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正”而起,因“反”而退,永远只在“正”“反”之间,是干不成事的,需要熬过“反”的阶段,才能够达到“合”的境界。

尽管做任何事情,都会面临“反”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很多痛苦,人会因此产生正常的负面情绪,但是做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可以帮助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情绪,帮你更好的成事,也成就自我。

祝愿大家都有“合”的状态。

哇,这篇文章写得简直好棒,麻烦给老夫来个三连,请疯狂地激励我吧!爱你们!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