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样文言文跟别人说话
文言文是用文言书百面语写的文章,简称“文言文”,只能读、写,不能“说”。能说的叫“口语”,称为“言”、“语”,而不是“文”。
由于文言不适合口语交谈,自古以来,没度有人能用文言说话。古人读写文言文,说话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口语。我们只能知道各个时代的人口知语不大一样,但因为没有录音资料,无法知道每个时代的具体语言。
现代影视剧中,人物对话,一般是参考古代白话文使用的社会语言,不可能完全符道合实际情况。
即便是“现代文”,用来说话也是不版可行的,毕竟它是书面语。假如,你对新交的女(男)友说:“即日起,东街西餐厅因装修将休业数天,我们急需商讨关于晚餐地点事宜,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你的朋权友不生气才怪!
2. 古人是怎么说话的
古代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比如春秋战国是古代,宋朝,明朝对我们来说也是古代。但是春秋战国的先秦时代对于宋朝、明朝来说也是古代。
先秦时代的口语其实就是后来的文言文。《诗经》里的风就是民风,就是当时最通俗的流行音乐,但是正是这个“风”对我们来说并不通俗,甚至对唐宋人来说,也不算通俗。因为先秦的方言和通俗语言在后来的演变中成为了文言文,也就是所谓的古文。
在唐朝中期刘宗元和韩愈推行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提倡恢复先秦的语言系统,将先秦的白话作为行文的语言。
而在唐朝,白话早已经和文言大不相同。到了宋元明清,民间的白话文化更是与现在的白话差不了多少了。你可以看看元朝的套曲(南曲和北曲),这种戏曲的剧本其实都是用民间白话写的,非常口语化,你也可以看看宋朝时候朱熹的文章,虽然宋朝理学是中国哲学中最晦涩的部分之一,但是朱熹的文章却非常地通俗;明清时候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白话文小说,其中又以《水浒传》的语言更接近白话,因此《水浒传》和《金瓶梅》成为通过语言了解明清市井生活的很好的资料。
《红楼梦》是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聊斋志异》则是文言文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死的那年正好是曹雪芹生的那年,两书几乎在同一个历史时代,这正说明了白话文和文言文是同时存在于中古人的语言系统中的。
直到五四运动、新文学运动之后,胡适提出《文字改良刍议》,并且亲自尝试了第一本白话诗歌集《尝试集》,鼓吹用白话文,这个时候白话文的地位如日中天,加上近代化、现代化的步伐而最终几乎消灭了文言文的存在。但是白话文并不是胡适发明的,在此前的一千年前就早已经出现了。
3. 古代的老百姓怎样讲话
这是一个牵扯面极广的问题。今日之文言文是先秦时期的口语。当时的口语代表是《论语》,而书面语是《诗》、《荀子》等,语音是上古音体系,较现代汉语普通话复杂,分三十韵部;单音词和连绵词较多。参看王力先生著作。
中世纪口语可以参考唐时的汉译佛经,语音以陇洛方言为官话,但古文家仍然提倡书面语效法先秦,是以有古文运动。
近古以来,语音逐渐以北方官话为主流。请参看元杂剧,与今日北京方言较接近。但书面语体系仍遵从先秦。
官方书面语和口语的统一起于五四,但因为书面语的滞后性,现今之口语还是与书面语有较大差距的。
4. 古文对话聊天怎么说
文言文,或者说古文里,聊天这样的意思,用谈或论来表达的。聊字是没有谈话的意思的,天字更不用说。
古文常有谈论风生,高谈阔论等字眼。现代人也喜欢用会晤,晤谈之类的现代语汇,但会字本意相遇,聚集,会晤的会字并不表达谈话的意思,只表达会见聚集意。晤字亦无谈论之意。可以说,现代汉语离汉字已经走太远了,渐渐都不是一个文字体系的了。
在古代,人与人交谈多用“话”来表示。有以下几种含义:
1、说;谈
2、又如:话夜(夜谈);话心(谈心);话家常;话雨(朋友相聚晤谈旧事)
3、告诉。如:话信(口信);话口(方言。口风;口气)
4、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如: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参加了。
5、相当于章回的意思,如《头颅中国》一书的体例分为二十话。
扩展资料: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常常采用多种手法表达交谈之意。
如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意即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圃,喝着酒谈论桑麻的长势。此处的“话桑麻”就是聊天的意思。
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处的“话”就是闲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