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输入法,一种广泛应用的中文输入法,由台湾人朱邦复先生于1976年创制,旨在解决电脑处理汉字的难题。最初称为“形意检字法”,以解决汉字输入、字形输出、内码储存及排序等问题。1978年,此输入法被重新命名为“仓颉输入法”,以纪念上古时期仓颉造字的精神。1980年,朱邦复与宏碁公司共同发布天龙中文电脑,为世界上首部集中文操作系统、中文程式语言及中文套装软件于一体的中文电脑。
仓颉输入法适用于多种平台,包括主流操作系统和电子辞典,甚至一些线上汉字字典使用此编码作为检索工具。1980年代初期,朱邦复在个人电脑上设计中文系统时,以仓颉码为基础,收字数万,效率极高。1982年,朱邦复宣布放弃仓颉输入法专利权,全力推动电脑中的中文化。现今,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及电子辞典都内置仓颉输入法,成为正体中文世界最普及的形码输入法。
朱邦复曾计划建立一套“仓颉系统”,将仓颉码应用于解决汉字的形、音、义、码、序、辨等问题。仓颉码的原始用途是汉字检索及排序,通过字首与字身的概念进行编码,让电脑“理解”汉字,进而实现组字、字义理解及与人沟通的功能。
扩展资料
台湾人朱邦复于1976年所创制的中文输入法,最初只有繁体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检字法」,用以解决电脑处理汉字的问题,包括输入输出。1978年重新定名为「仓颉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