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早晚怎么称呼-生活常识-满米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古代早晚怎么称呼
时间:2024-12-23 14:57:31
答案

早晨可称旦、早、朝、晨,晚上时称夕、暮、晚。

中午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

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形成二十四时辰制,与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

五时辰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百刻制源于商代,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制度。

古代时间概念不一定严格,常见名称颇多。子时为夜半,丑时为鸡鸣,寅时为平旦,卯时为日出,辰时为食时,巳时为隅中,午时为日中,未时为日昳,申时为哺时,酉时为日入,戌时为人定,亥时为夜。

更点分为一更至五更,每更两个钟头。更点中每点24分钟。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即早晨5时又72分钟,三更四点即午夜1时又96分钟。

古代用漏壶计时,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显示时间,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推荐
© 2024 满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