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成语出自儒家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出自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关于名分与言辞关系的思想,强调只有当名分正确时,言辞才能顺畅无阻,孔子认为,名分是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准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如名分不正,那么言辞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力,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注重礼制和社会秩序的特点,这一成语出自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明确提出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观点,认为正确的名分是言辞正当的前提,言辞正当又是事情成功的关键,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言行的要求,也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儒家学者讨论政治伦理的重要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