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的拼音为 yá。
牙(拼音:yá)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上下牙齿对合的样子,本义一般认为是大牙、臼齿。又泛指牙齿。也特指象牙,或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古亦可称将军之旗为牙,或称官署为牙(后世作“衙”)。
康熙字典
【巳集中】【牙部】 牙·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0。
古文:𤘈。
《唐韵》五加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牛加切,并音芽。齿也。《说文》: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战国策》:投之一骨。轻起相牙。注:以牙相噬。
又《诗·周颂》:设业设虡,崇牙树羽。疏:栒之上刻为崇牙。以锯齿捷业然,故谓之业牙,卽业之上齿也。《礼·明堂位》:殷之崇牙。
又《礼·玉藻》:佩玉有冲牙。《疏》:其形似牙也。
又《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注:牙璋,瑑以为牙,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
又《集韵》:旗名。张衡《东京赋》:牙旗𦆯纷。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又《韵会》:立于帐前,谓之牙门。《后汉·公孙瓒传》:拔其牙门。
又《史记·东方朔传》: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後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
又姓。《风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后。
又与芽通。《前汉·金日磾传》:霍氏有事萌牙。注:师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绪,若草之始生。
又《集韵》语下切,音雅。车罔。
又《集韵》鱼驾切《韵会》:五驾切,𠀤音讶。《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牙也者,以为固抱也。注:牙读如讶。谓轮輮也。疏:讶,迎也。此车牙亦輮之,使两头相迎,故读从之。
又《唐韵正》:古音吾。《诗·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又《唐韵正》:与虞吾并通。《诗·召南》:吁嗟乎驺虞。《山海经》《墨子》并作驺吾。《前汉·东方朔传》:作驺牙。
又叶五红切。《诗·小雅》: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又叶音峨。晋京洛童谣:遥望晋国何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